第六讲 文明的诱惑

——十六国北朝前期的汉化历程

在讲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汉化、胡化、封建化、民族融合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词语。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也是民族融合的高潮期之一,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就避不开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等问题。

什么是汉化、胡化?简单说,就是指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地区先进文化的历史现象;胡化正好相反,是指汉族受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接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历史现象。无论汉化还是胡化,都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也是民族融合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至于封建化,内涵就大不一样了。它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阶段分期来说的,按照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来判断,中国古代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乃是封建制度,因此,进入封建化也就是向进入文明社会的同义语。

中国历史上,汉族最先进入封建社会,因此,汉族一直处于文化发展的领先地位,而周边的少数民族从整体上看,则一直落后于汉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客观实际,所以在民族发展、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汉化也就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是主流;胡化也就是汉族学习、接受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是次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化乃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过,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势力相对比较强大,因此那个时期的汉化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遇到顽强的阻力,形成过几次规模较大的胡化逆流,出现了几次对汉化的反动。

本讲拟结合一些具体史实,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汉化、汉化过程中的胡汉分治、少数民族反汉化等历史现象的分析,对十六国北朝前期的汉化历程略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