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修心来说,要三分书修,七分自修,也就是说修心其实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来修炼感悟的,书里说得再好,自己没有理解参透,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的,书里说得再对,自己不去实践,读再多的书也无益的,就像那句老话,“明白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人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书修打底,自修强体。
修心,是为了让自己平和,让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快乐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不快乐,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看不惯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抱怨糟蹋自己,要让自己快乐,是一件天大的本事,我们很多的快乐都是借助外界的快乐来实现快乐的,比如昨天打牌赢了2000大洋,今天领导表扬了我,今天这路上捡了100大洋等等。
但实际上,外界的快乐只能占我们快乐的10%,也就是说,外界的快乐是不足以让我们真正快乐的,更多的是一些痛苦,工作上的痛苦,人际上的痛苦、金钱上的痛苦、情感上的痛哭,有句话叫做:“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大多都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更多的快乐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平和,内心的满足,内心的释然,内心的见解和内心的看法。让自己快乐,是我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让自己快乐,是我们人生中最灿烂的一件事,让自己快乐是我们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必须要让自己快乐起来。
8.4精业:三分自修,七分书修
对于精业来说,要三分自修,七分书修,也就是说精业更多的要从别人身上来吸收,来获取,自己一个人的经验是很有局限的,甚至可以说是井底之蛙,而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的方法是多种的,世界上70亿人,你想到的任何一个想法,至少都有1千个人想过了,我们何必还要花那么多时间自己在哪里瞎折腾呢,向同行学习,向外行学习、向客户学习,向对手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精业,术业有专攻,术业有精工,业务要精,业务要专,我们要想真正干好一件事,光靠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做不得不错,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了,而实际上,一项工作是没有止境的,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通过不断的把我们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断的把工作做得更好,把工作推向一个极致,让自己成为专家,成为行家、成为精家、成为大家,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自信,更有信心,才能让我们对别人更有价值。
我们纵观这个世界能够取得一定成绩的人,都是善于学习的人,都是把学习当作终生事业的人。毛主席爱学习,老了也在学,曹操爱学习,行军打仗也在学,曾国藩爱学习,起起落落也在学。曾国藩应该是一个学习狂人、学习委员,号称“八坚学习之人”,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坚持看书、每天坚持做笔记,每天坚持练书法、每天坚持早起、每天坚持改过自新,每天坚持静坐思考,每天坚持慎读安心。实在是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