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什么高新技术企业难长久

最近以来,不少高新技术企业老板跟我抱怨,经营企业实在太累了,不知何时才是尽头。累的原因也简单,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售价降价快;二是生产装备更新快;三是资本大佬要求高且急。更可怕的是,残酷竞争的结果往往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后者全面颠覆前者。

就拿手机制造业来说,前有最结实的诺基亚被颠覆,后有时尚的摩托罗拉被消灭,现有苹果在三星的挑战面前摇摇欲坠。如果有朝一日,三星彻底颠覆了苹果之后,谁又会是三星的克星呢?人们可以大胆想象,可能是华为、联想或其他。这类颠覆和被颠覆的故事在其他高新技术行业里也不断地上演着,如电脑制造业、LED产业、光伏产业等大都如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做到基业长青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核心技术,即难以复制甚至无法复制的技术元素。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嵌入到产品里的技术或部件,比如电脑、手机产业中的芯片;另一类是制造产品过程中所用的工艺技术或装备,比如光伏产业里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液晶面板生产装备等。

另一个是笔者的造词“管理密集”,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加工过程管理难度较大,大到可以通过做好管理就能筑起竞争壁垒的程度,如汽车制造、复印机制造等。

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被称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且管理难度不大,只要花钱购买关键元器件和关键生产装备,就可以比较简单地加工或装配出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其结果是,在资金充沛的国内市场,加上政府和资本市场(股市)的推波助澜,这类产业往往发展迅速,而且无一例外地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和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个事实,即这类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而是伪高新技术企业。

为什么资本大佬喜欢投资伪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它很容易上市套现,获得超高的投资回报。那么政府为什么也对扶持伪高新技术企业乐此不疲呢?我猜想是他们确实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当然,也有人提醒我,这也许是各地方政府和资本大佬的股市合谋。最后买单的,也许会是股民中的散户,悲哉!

结论,伪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很难基业长青。

企业要想走上基业长青的道路,就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如英特尔等),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企业家具有高度使命感,并为此积极付出;

第二,快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管理筑起超越对手的竞争壁垒(如丰田等);

第三,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和市场资源,把伪高新技术做成传统产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获取独占地位(如联想等)。

最后,笔者还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产业不一定就是落后产业,许许多多的传统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除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应该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千万不能妄自菲薄。所以,政府更不能不加深思地腾笼换鸟,赶走传统产业,引进或发展伪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