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有两种解释,一为对立反对,一为返回。解释为反对意的,受黑格尔正反合辩证法影响痕迹较重,也说得通,但未必是春秋时代中国思想世界对“反”字的观念。
《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往复即为反对,形容行路方向的背驰。《老子·六十九》: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名之曰大。大曰筮(逝),筮曰远,远曰返。反字的意思与返更接近,反即复,即返回、回归、归根(曰静)等之意。
动:动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运动,一个是推动。运动意是一个客观状态的描述,推动则是一种主观意志的作用。从老子思想的逻辑看,解为自然运动更符合本意。但这一句,解为反对是道的推动力,对身处矛盾之中现代人更能提供励志的精神安慰。
用:这里的关键是讲清楚用字的意思。按照前一句的话语逻辑,这一句也是自然状态的描述,而没有主观作为的意思。用字也有两个意思,一为用处,见之于形之谓;一为使用,以弱为工具之意。前者是状态描述,后者是意志作为。
老子的道,与西方的上帝有所不同:西方的上帝有意志,上帝要安排一切秩序、判断一切是非,老子的道是无言、无欲的,道也是无为、无以为(无心作为)的。弱为何是道之用,乃在于弱小自然长大、强大,如苗木由小弱而至于茂盛高大,取材于自然生活的丰收之象,是道用之盛德。道的伟大,就是它无为、无以为(无心作为),却自然化生了万物,如弱变强、小变大。老子将弱者自然生长的权力,提升到了天道规律的高度。
生:这一句总结万物生长的次序,后一章“道生一”是解释具体的生成过程。当然又出现了新问题,下一章再辨析,此处先接受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