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误区三:一叶障目

招聘中出现最多的现象便是“一叶障目”,企业因前任某岗位员工的突出问题或明显劣势,在找继任者时,会无意识地放大前任的缺点或短板,寻找完全相反或互补的求职者——“非短板”继任者。只要候选人具有前任所不具备的缺点,在考察候选人其他能力时,企业会不自觉地弱化或忽略,进入因前任岗位员工的突出“短板”而强调“非短板”招聘的死胡同。

【案例故事】“纠结”的出纳岗

一次,与一位创业五年的老板做咨询沟通时,她忽然话锋一转,对我说:“我这里的出纳前两天离职了,你能否帮我物色一个?”我问她,出纳的招聘条件是什么?她说:“别的我倒没要求,就是一定要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起码能把事情说清楚。”我一听,感觉这里面一定有故事,于是就笑着问她:“你这个条件好像很有内容啊!”她一脸苦笑地说:“刚离职的那个出纳是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本来以为,找一个大学生做出纳,让公司的会计带一带,基础工作应该可以上手,也帮会计分担工作。结果,试用期内我就发现了问题:这孩子倒是肯学,就是说不清楚工作,整个人的思维混乱,根本没办法跟她沟通,更别提工作了。”

这家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创业公司,招人的工作都是老板亲自上手。正因为老板对出纳要求不高,是大学生就算合格,所以招聘过程基本就是见了人就上岗。但是,试用期内接连出现的诸多因沟通产生的麻烦让她头疼不已。于是,在这名出纳离职后,选择出纳岗的新人时,把“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作为首选条件。

之后,公司通过招聘平台招到了一名刚工作半年多的出纳,沟通能力很强,情商也不低,但是这位当时老板感觉不错的女孩,也只工作了两个月便离职了。

后来有一次,我与老板提到此事,她告诉我:“这个女孩太会讲话了,不知道哪句真、哪句假。毕竟她做的是财务工作,为了不节外生枝,还是让她在试用期内离开了。”

因空缺岗位前任的缺点,造成企业招聘选拔同岗位时的片面与短视。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中不算少数。“非短板”的应聘者好找,“匹配”的应聘者难寻。

创业老板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亲身感受后才有深刻的体会。相信经过这件事,这位老板已经清楚地知道:不能以偏概全地考察应聘者,更不能主观放大某方面的能力、忽略其他问题,结果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