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背景及目标
在流程体系运行正常,流程业务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流程管理部门需要考虑持续提升原有初级流程工程师的专业水平,为公司提升运营效率贡献更大的力量。
面对流程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初级流程工程师培养阶段的基础理念、文件设计、流程优化方法论等知识,已不能满足流程团队人员对解决实际业务流程问题的诉求,迫切需要提升流程专业知识来处理面对的问题,进而提升整个公司的运营绩效。
承接初级流程工程师的培养,基于解决问题、提升团队整体流程水平的考虑,中级流程工程师的培养侧重于流程优化实践,需要学员掌握流程优化项目的系统工具及方法,从需求收集与分类、项目立项、组建团队、现状调研、问题及原因分析、方案设计、汇报、流程及IT固化等。当业务出现问题或瓶颈时,流程人员能够主动帮助业务识别与解决问题,与业务人员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共同提升业务流程的运营效率和成熟度。
实施范围与计划
(1)提报条件及范围
为保证学员的授课质量,每期训练营限定一定的人数及群体范围,同时,也让学员感受到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一件事情。学员申报条件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而进行差异化设置。如:
①本科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专科;
②工作三年以上,且从事流程管理工作至少两年;
③已取得“初级流程工程师”证书一年以上;
针对中级流程工程师的培养范围可适当缩小,甚至可以先以BG/BU的专职流程人员试点培养为主。因为他们是最贴近业务实际、业务问题反馈最多、与外部客户直接接触最频繁的群体。
(2)实施课程及计划安排
中级流程训练营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一批贴近业务,敢于面对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中级流程工程师。因此,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适用性,也要兼顾系统性,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结合案例讲解开展系统方法与演练;第二阶段,工作现场的流程优化实践。
其中,第一阶段的系统方法论讲解以连续两天的集中封闭式培训+案例分享为主;第二阶段的流程优化实践持续3个月,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主。为不影响一年整体工作计划,中级流程训练营的开班一般建议安排在上半年比较合适。
具体实施措施
因整个中级流程训练营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实施阶段切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前期准备阶段、系统学习及演练阶段、实践阶段、分享及评选阶段。具体如下:
(1)前期准备环节
①筛选学员:根据设定的报名条件,流程管理部对各部门提报的参训人员进行初步的筛选。筛选原则除了按照设定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各部门的人员分布状况,保证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参训学员,便于后续各部门在面临业务问题时,有相应的流程人员予以协助解决。
②课程准备:针对课程授课阶段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灵活安排,此处给予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是由内部流程专家自行设计课程进行现场授课,此方案需要公司内部具有经验丰富的流程或项目专家;
方案二是求助其他业务部门,选择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项目专家,结合流程思维进行课程的开发;
方案三是借助外部咨询公司或流程讲师来公司授课,他们有比较丰富的流程项目经验,可以提供新鲜的流程理念和标杆企业的案例分享。
③案例准备:一方面需要流程管理部门准备3~5项比较经典的流程优化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此处的案例可以是其他公司的,也可以是本公司实际优化的案例,最好是两者兼有,能让人感觉不仅有标杆案例,而且有些优秀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要求以部门为单位,需要业务部门提报2~3个目前实际开展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案例,详细描述背景及问题瓶颈。
(2)系统学习及演练阶段
此阶段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结合案例的系统方法论讲解阶段,二是对现有问题的讨论及头脑风暴阶段。
①结合案例系统方法学习:无论是内部讲师还是外聘老师,此环节还是希望突出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更合适,更具有实战型。整个流程优化项目从需求收集到项目总结,在每个阶段中穿插案例进行重点分析特别关注事项及常见问题,让学员真正可以站在前人经验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②案例演练:从各部门前期收集上来的业务问题中选择一两个可实施的案例,以小组形式,让最清楚问题的人员为讲解员,在小组内部展开充分的讨论和头脑风暴,按照流程优化的系统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在限定的时间内给出一个简版的优化思路及方案。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案例分析与优化讲解,其他各小组成员可以在讲解完成后,继续给出比较好的优化思路进行补充完善。让大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应用到目前公司出现的问题上,达到一种即学即用的效果。
(3)实践阶段
为保证学员深入扎实地领会流程优化的精髓,并让流程优化方法切实在公司产生实际价值,流程管理部门要求学员在未来3个月内每人完成至少1项大型流程优化项目或两项中小型流程优化专项实践,作为晋升中级流程工程师资格的毕业答辩作业。流程优化案例可以是课堂上初步分析演练的案例,也可以是目前实际业务中遇到的瓶颈或问题。
①课堂演练案例继续优化:在课堂演练环节,各小组对公司实际案例进行了模拟分析与优化,参加培训的业务流程人员可以将此演练的案例拿回去继续做真实的优化,将其作为一项流程优化实践成果进行提报。
②新的业务流程问题:寻找部门内部遗留的或新出现的业务流程问题,将其作为流程优化案例作业的改善目标。
当业务比较复杂,涉及相关职能职责、IT、权限及其他障碍因素时,可以寻求总部流程管理部门或其他业务人员的介入,拉通业务,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员按照公司统一的流程优化案例模板,将完成的优化案例进行总结。
(4)分享及评选阶段
通过对学员收集上来的流程优化案例,由公司流程管理部门组织参训学员开展案例分享活动。可根据案例特点,选择公司内部相应领域的专家作为评委听取学员的优化思路及效果,按照价值收益、影响大小、重要程度、创新性等维度进行现场打分。
流程管理部门根据学员案例分享得分情况,评选出最终获得中级流程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名单,并授予“中级流程工程师”称号。同时,选取优秀流程优化案例在公司厂报、微信公众号、流程管理专刊上进行宣传,扩大流程理念及知识的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流程优化的实践中来。
创新点和亮点
(1)以公司实际发生的流程优化项目为案例进行课堂讲解,使学员有更深的实际体验感,拉近流程优化案例与学员的距离,让他们相信流程优化人人都可以学会,并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2)整个策划方案将团队培养、身边案例讲解、实践业务问题解决及案例评选等环节连接在一条线上,让彼此看似独立的活动,朝着一个共同目标服务,整体新颖而不失混乱。
(3)让流程人员深入业务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到业务人员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流程管理在各部门的影响力,拉近了流程与业务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