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多款硬件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后,笔者于2020年开始在产品领域平台输出硬件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收到读者的留言,希望能推荐一些硬件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其实,笔者刚开始做硬件产品时也走过同样的路,只要跟产品二字相关的书籍几乎照单全收,但是关于硬件产品经理的资料却少得可怜,而本书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对硬件产品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覆盖性讲解,通过尽量少的文字讲明白硬件产品各领域涉及的知识点,同时将系统框架梳理清楚。
硬件只是一个载体,它接触的外围知识点很繁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工业设计:需要懂一些外观造型设计及工艺;
结构工艺:各种材料、注塑工艺、结构的量产性,以及开模等内容;
电子:标准电子选型、方案选择,以及各种芯片的优劣;
固件:围绕芯片的软件开发,还会涉及开发周期;
应用开发:需要知道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以及跟硬件联调的时间点;
服务器:现在的智能硬件一般都有后台,需要硬件端与应用端做配合。
与软件开发不同,硬件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特性,同时互联网硬件产品通常会同时集成板载固件、云平台和移动软件。随着开发设计的深入,不太可能进行快速迭代更新,也无法承受需求的反复变更,整体开发设计会偏向传统的瀑布式流程。
从对硬件的基础整合到成长为顶级的产品经理,一般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空白阶段:刚开始的时候,你对整个产品、整个开发过程不熟悉,大脑可能处于空白的状态;
初步了解: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之后,你会初步形成标准流程,初步具备资源调动的能力;
小试身手:经历3~4款产品之后,你开始做市场调研,并主导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协调沟通,熟练掌握产品开发流程,形成自己的方法策略;
深耕:做了多个产品之后,中间可能有一款大获成功,市场反馈非常好,通过复盘总结,你可以做到一窥产品全貌,把握硬件的每个发展周期。如果遇到瓶颈,你需要向更细分的领域去做突破。
如何阅读本书呢?鉴于硬件产品的特殊性,不同产品阶段的时间间隔往往比较长,而且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很大,读者可以根据自身负责产品的阶段选择相应章节阅读。本书的基本框架内容下图所示。
本书的基本框架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产品开发对时间周期的依赖,如果你准备启动一款新的硬件产品,就必须提前做好时间规划。
第二章主要介绍影响硬件产品成功的三个关键要素,以一款笔者曾经负责过的硬件产品为例,带大家建立对硬件设计的全面认识。
第三章至第七章详细讲解了整个硬件产品的开发流程,从创意到市场,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第八章详细介绍了生产制造相关的内容,如果你设计的产品无法在工厂制造,那么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
第九章介绍了端到端的项目管理,项目开发过程中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第十章和十一章从硬件产品经理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带你认识产品经理从0到1的升级之路。
关于本书涉及的辅助工具和拓展内容,可以参阅笔者的微信公众号“产品人卫朋”(ID:pm-wsir)。
作为一本硬件产品经理进阶的书籍,笔者尽量在技术原理、行业知识、产品设计三个方面做出权衡,不过分偏重技术但又避免表面知识。对于技术和设计细节的学习,读者可以参阅行业书籍或笔者的技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