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训师的能力模型

思考:从图2-2讲师的能力中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能力?

图2-2讲师的能力

答案或许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果让我选择,以下三个能力是我最看重的:

(1)领悟力:讲授课程的深度和不一样的角度。

(2)学习力:变化的社会,学习力十分重要,快速和系统地学习是制胜的关键。

(3)感召力:相当于领导的影响力,通过它可以感染学员,让学员更加信任你的观点,从而产生触动,改变他的行为。

这种答案没有唯一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笔者做培训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很多人还看中表达力,其实如果排的话,应该在最后。有多少人说话是别人听不清的,是说不清楚的?有的人认为,做培训师的口才好,一提到你是做销售的,认为你的口才也一定很好,这都是误区,只是表象,不是本质。

能力一:领悟力温故而知新

个人认为这是讲师的核心能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只有在平淡无奇中你才能总结、感悟和升华出不平常的东西,你才能给别人当老师。

每个人都见过河水,为什么只有朱熹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悟呢?

为什么只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看到一条河时感叹原来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们的先辈、普通人走到河边,于是也有了“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的感慨。

这都是智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请问从古到今有多少人看见过水呢?有多少人看见过河水流淌呢?有多少人看出了普通的河流所蕴含的知识和道理?

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你能在这普通的事情背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道理,得到别人没有研究出来的经验,那你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

一个大人为了测试一个小孩子的智商,就往地上扔了两张纸币,一张10元的、一张5元,问小孩捡哪一张。

第一层次——随便捡:如果是一个小孩,他就随便捡,因为不知道哪个好,哪个坏。

第二层次——捡10元的:因为知道了10元大于5元,算是成长了。

第三层次——两张都捡:更聪明的是两张都捡,因为两张都是钱,又成长了。

第四层次——捡5元的:最后只捡5元的,因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扔钱。

大家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就是不聪明的第一层次和绝顶聪明的第四层次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大智若愚。

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故事中,能够体味出不同的道理,发人深省。

能力二:学习力是讲师的资本

变化的时代变化地应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在互联网变化的今天,信息瞬息万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三五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成了“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作为先进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传播者,作为知识信息潮头的神圣职业——培训师,如果自己的培训内容、培训案例及提供给受训者的信息还总是“十年前”的内容的话,可能不仅仅是受训者不满意的问题了。

既然学习力非常重要,那么学习力究竟有哪些来源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者,如何才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吸取资讯、提高自己呢?

(1)读书:学习力的第一个来源是书本,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读书是最基本的学习力的来源,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却感到自己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如果平静地思考一下,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只是这些时间被浪费掉了。闲暇的时间具有伟大的力量,点点滴滴地积累,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能力。

(2)读事:读书虽然是最基本的学习来源,但却不是最好的提高学习力的来源。现在早已经是资讯爆炸的年代,职业人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资讯。完全吸取这些资讯不仅不可能,而且绝无必要。无休止地追赶知识和资讯,不是聪明职业人的选择。为了提高学习力,聪明的职业人能够超越读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读事。

职业人把自己做过的事拿来读,把别人做过的事拿来读,其实能够获得很多新的认识。这种收获远比读任何管理类的书籍收获大。读事看似深奥,其实对于职业者来说很容易做到。隔一段时期抽出时间去回忆自己做过的事,甚至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考虑一下当天工作的得失,都可以得到进步。

(3)读人:读人是提高学习力的最高境界,是指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读人的时候需要着重向两类人学习:一类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另一类是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普通职业者,像自己身边的人学习更为重要。被学习的人肯定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同时也必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一个企业内部,要提倡员工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即形成团队学习或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的个性成因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个性由自我认知、期望认知和他人认知三部分组成,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和他人对自己的认识。自我认知会被他人认知所影响,而自我认知又决定了期望认知;期望认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及结果,而后者又反作用于他人认知。一个人生活在积极的他人认知中,对自己的期望认知也会更高;反之,一个人生活在被批判的舆论和环境中,其自我认知和期望认知都很容易变得消极。

大多数中国企业团队中缺乏他人认知,这更凸现了读人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学习,在团队内部培养积极的他人认知风气,能够帮助员工建立更为健康和良好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进而增加个人和整个团队的学习力和竞争力。

能力三:感召力是观点置入的利器

培训最终的目标是把自己的观点置入学员的脑海当中,这就需要让学员相信你,信任你,而此时感召力是最有效的。听过马云演讲的人,会发现他有时候语无伦次,如果写下来了,话的语法全都是错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理解他的意思,因为他激情飞扬,感染力非常强。没有人在意他的一两个语句的错误。讲师要多锻炼和运用这方面的能力。

能力之外是厚重的土壤:

(1)积累是培训师的源泉

为什么有的人能在台下说很多,而到了台上一言不发,这有哪些原因?

原因有害怕讲不好,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积累。假如你从自我介绍开始积累,可以介绍三分钟,再讲其他的内容,从3分到10分到30分到60分钟,到180分钟,很容易就可以讲到一天、两天、三天,这就是一个培训工作的脉络和成长历程。

(2)社会经验是培训师的财富

假设有一家公司招聘培训师,刚毕业的要看看他的学历是统招还是大专,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个培训师都从学校出来十年了,你还要以第一学历来评判他,这样的公司就没有什么成长观念了。按这样的逻辑恐怕你要去查一下他小学的成绩是不是每门都是100分,社会化的产物需要社会化的思维,要用成长的眼光看问题。

(3)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功

培训师必须注重培训技能基本功的训练,如教学设计要新颖,课堂讲授要精彩,案例要结合实际,点评要到位,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沟通思维敏捷,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讲授技巧,高超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技能。这些都应该是培训师的看家本领,也是职业培训师区别于兼职培训师,优秀培训师区别于普通培训师的重要环节。

人们喜欢接受一个有亲和力,既知识渊博又使人愉快的培训师。所以,能否保持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师的知识、驾驭场面的经验及能够将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有亲和力的培训师,比高高在上,培训效果要好。培训师要坚持不懈地狠抓培训的基本功,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优秀的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