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心脑的互动和双方心脑的打交道,心脑在实际应用中,处在这九种状态,每一层都住着各种不同的妖,每一层都有控制我们的心魔,但每一层又都要我们方法的明灯,生活的曙光。每一种状态都是一种工作方式,每一种状态都是一种人际方式,不同的状态带来的结果不一样,不同的状态,表现出我们人生的境界不一样。我们通过不同状态的判断,找出我们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找出我们人际关系中最有效的方式,找出我们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案,同时,更是我们为将为帅之道中的基本和核心,将帅之道,心道也,脑道也。
第一层:自我对话:心与脑
自我对话,我们也可以称为高端对话,因为搞定自己比搞定别人要难,很多时候,我们不爽,事情没有办好,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搞定,自己把自己搞烦了,自己把自己搞难受了,自己把自己搞得没有脾气了。在电影叶问中有一段对话,习武之人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初一听,讲得很有道理,但细下来思考,发现把顺序搞颠倒了,应该是:“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一个人最难的就是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看懂自己。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不看自己,只看众生的,只有当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发现外界与自己之间有很多不协调,很多不相融,才开始慢慢回过头来看自己,当然,还有很多可悲的人生就是从来没有去看过自己,一路狂奔,一路猛闯,跌跌荡荡,搞得自己遍体鳞伤,搞得别人苦不堪言。哪到底如何看自己:我的长处,我的短处、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是也不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其实,要真正看清自己、看懂自己,还是要看自己的心和脑,我的心是怎么工作的?我的脑是怎么运行的,是我的心控制了脑,还是我的脑引导了心,还是我的心提供了环境,我的脑提供了方法。自我对话,实际上就是心和脑的对话,用脑去牵引我们的心,用心去营造脑的环境与氛围,特别是在一些情绪性的事件和问题上,我们要判断自己到底是用心在主宰,还是用脑在主宰,还是心脑在协同。当我们自己被心主宰的时候,我们就成了被心俘虏的生理动物,或得意忘形,或怒发冲冠,或咬牙切齿,或无动于衷。当我们自己能够用脑来牵引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会平静很多,淡定很多,潇洒很多。自我对话,就是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心脑的判断,自我对话,就是让自己内部和谐起来,自我对话,就是搞定自己,自我对话,就是不是东风压倒西方,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是心控制脑,就是脑牵引心。当我们有这种意识和方法的时候,即使我们很多时候还是无法控制我们的心魔,我们的心魔往往是本能的,但至少我们能在心魔跳出来以来,把它收回去,我们知道自己此时或此前是心所为,而此刻此景我们要让脑出来,让脑所为,让脑牵引心,让脑想解决办法,靠心从来是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的。为将、为帅,首要要搞定的是自己,搞定了自己才能搞定别人,搞定自己,其实就是搞定自己的心和脑。
第二层:金戈铁马:心对心
我们经常说:“用心交流”,其实是在“用脑交流”,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都是脑力的碰撞,脑力的激荡,我们说心只是为我们营造一种交流的环境、交流的场景,交流的氛围。“一言不合就开干”、“一言不合就开吵”、“一言不合就走人”,这才是用心交流,我们在大街上,在家庭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吵架、打架,都是在“用心交流”。我们通常把心与心的交流形容为猪狗一样的交流方式,这里不是骂人,而是说两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没有什么区别,两个人都只是在用心做互动,则无疑与动物之间的交流相处方式没有什么区别,你咬我一口,我反咬一口。心与心的交流是最低层次的交流,谁变就变,翻脸翻得比翻书还快。我们只要看到大街上发生的冲突,马上就可以做出结论,这两个人此时的交流状态处于人体的本能状态,处于低层次的心里状态,直到双方的战争结束,两个人才进入脑的状态。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矛盾冲突激烈时,这个时候,往往至少有一方处于用心的状态,大脑完全被心所控制,人就像脱缰的野马,劝不住,难不住,一个劲的往前冲,又是拿刀,又是找砖。从现实生活中来看,文化水平越低,生活环境越差的人,越容易处于用心交流的状态,我们经常看到的双方恶斗,也发生在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的身上,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新闻,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导致双方大打出手,甚至因为一句话,导致兵戎相见,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为一些不值得争的东西而酿成最大的恶果,我们说心的力量是满的,心是100%的,一旦处于心的状态,整个人都是分裂的,崩溃的,“不可战胜的”,两个用心的人针锋相对,后果是不计后果的,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其中一方稍微用一下脑,整个局面可能就会发生改变。一个处于用心状态的人,我们可以说是“强大”的,因为他或她可能什么都不会顾,拿起刀就砍,拿起枪就开;但另一方面,实际上是最弱小的,因为他或她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而这种负责是超越他或她的能力之外的责,也许就是这一次用心,导致自己的人生都无法再发生新的改变,甚至直接葬送了自己的人生。三国时的杨修、许攸、弥衡、娄圭之流都是极度聪明的人,如果放在现代,不是北大就是清华,但是,他们在很多时候用心交流,用心相处,随口而出,随心所欲,最终都落得了无法挽回的代价。为将、为帅之人如果处于用心的状态,处处“用心交流”,看不惯就说,看不惯就发脾气,非但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往往会增加双方的隔阂和矛盾,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给同事造成极大的伤害。
第三层:以脑治心:脑对心
心最容易激发心,心最容易促动心,比方说,一个人骂你一句,你立马想到的是骂他一句,一个人打你一拳,你立马反应的是打对方一拳,一个人拿刀,你立马想到的是去找砖,他的心激发了你的心,而一旦两个心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你们都陷入了交流相处的状态,心的激发,可能是本能的,是自动的,是控制不住的,但是一旦激发后,要马上切换频道,对方是用什么方式在和我交流和相处,我是什么方式在和对方交流和相处。如果处于心的状态,要让自己快速切换到脑的状态,如果对方拿到了,你不是去拿刀,更不是往刀上冲,“砍我啊,砍我啊”,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而是赶快跑,能跑多远是多远,能跑多快是多块。当双方都陷入心的纠缠和交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判断,自己是用心还是用脑,如果是用心,要停止用心,快速切换到用脑;然后是判断对方是用心还是用脑,如果是用心,最好就是不要火烧浇油了,不激发心的澎湃。当然,对于处于两个力量不对等的状态时,用心的人无论如何用心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明明是自己的老大,还非要跟老大干,哪不是一个量级的,明明对方10个黑衣人,自己还要去拿刀,在力量不对称的时候,优势的一方无论是用心和用脑,都会把用心的一方制服。在一个用脑的人的眼里,用心的人就像是一个脱了衣服的人一样,没有什么可以遮挡的,所有的东西都暴露了出来,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畏惧的了,对于这种人,用脑的人要么是选择离开你,要么是选择制服你。
第四层:以卵击石:心对脑
反过头来说,以心对脑,无疑是以卵击石,以刀干枪,如果你激动得不行,对方还很冷静的看着你,你叫要小心呢,因为你在用心,对方在用脑,你在发泄情绪,对方在想办法,或者对方已经有办法了,跟你争的人或许跟你是一样的人,没有什么心胸,没有什么含金量,不和你争的人才是真正敢于和你争的人,如果用脑的人还愿意和你争的话,说明他还比较在乎你,如果不想和你争了,一个用脑的人基本上也就放弃了你。我们又说许攸,许攸看见曹操高头大马进入冀州城,许攸说:“阿瞒,如果没有我,你能够进入这个城门吗”,曹操回头一看,呵呵,笑了笑,走了,结果没过几天,许攸的人头落地了。许攸用心不过脑,自以为是,想说就说,说这话一方面表功,一方面让对方难堪,如果这时曹操也用心说话,会说,“狗日的,没有你,老子照样进城”,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并没有用心而是用脑了,呵呵,笑了笑,点了点头,,用脑就是工具,用脑就是凶器,许攸用心把自己给整没了。在职场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人喜欢在老大面前表功,自己如何如何,怎样怎样,仿佛公司没有了他,公司就转不了一样,而实际上,我们说这个世界上再傻的老板也不至于不知道下面的人的功劳与苦劳吗,老大难道不知道谁为公司创造了贡献,谁没有为公司创造贡献,还需要你去邀功请赏吗!同样的话,老大说出来,对你是奖励,你说出来,就是老大的难堪,你不但得不到奖励,反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即使你可能得到了奖励,但这个奖励可能也不是老大想给的那种奖励。还有一种人,处处都要显摆自己是最聪明的,“我说的嘛”,“当初我就断定了这个结果”,“我开始就这样建议,你还说我个吗”,这些都是用心不过脑子的话,你说过的话,老大都记得的,不需要你这个时候来显摆耍酷,三国时的杨修不就是这样死的么。用心不长脑,死得不讨好。我们再来看一个用心用脑的案例,三国时,曹操攻打袁绍,刘备建议刘表攻打曹操后方许都,刘表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结果错失了攻打的良机,刘表对刘备说,哎呀,兄弟,当初该听你的建议就好了,我们就把曹操的锅给端了。如果刘备用心不过脑的说,“就是嘛,就怪你不听我的,现在后悔来不及了吧”,但是,刘备没有这样说,刘备说:“没事,大哥,我们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机会多得很”。刘备用了常人用脑的方式安慰了表哥,刘备之所以能够在表哥手下苟延残喘,也在于刘备能够用脑啊。当然,刘备也有用心的时候,表哥请刘备吃饭,刘备席间哭泣,表哥问:“兄弟,怎么啦,好好的怎么哭了”。刘备说:“大哥呀,我刚才看到我的腿上长了很多肉啊,过去骑马打仗,腿上都是毽子肉,现在一天好耍的很,没事还在家里搞点针线活,腿上都涨了赘肉了,到这个年龄还没有个地盘,混的差啊,混得撇啊,不如表哥你混得好啊,有房有车有地还有兄弟。”。表哥听了后不语,此番话又被表哥的老婆蔡夫人听见了,结果这番话引来了杀生之祸,要不是伊籍通风报信和刘备的马的卢给力,估计刘备也就挂了,五虎上将贴身保镖赵云也保护不了他。以心对脑,无疑是以卵击石,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为将之人要善于判断自己是用心还是在用脑,也要判断对方是在用心还是在用脑。
第五层:股掌之中:脑心对心
脑心对心之战,没有任何悬念,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个善于把脑心结合起来的人,是一个强大的人。想法脾气就发脾气,不想法脾气就不发脾气,想骂就骂,想打就打,想笑就笑,打骂都在掌握之中,打骂都是用脑表现的一种方式和方法,高兴的时候,用脑来表现方法,不高兴的时候,用心来表现方法,不论是何种表现方式,都是方法的表现,心,不过是脑的一个工具和手段。这各种状况下,能够保持冷静的人,都是善于用脑又用心的人,当脑心对心的时候,处于心的一方,基本上处于完败的状态,不但让自己出丑,还让自己吃亏,因为对于用脑又用心的人看来,用心的人是初级的,低级的,跟自己不是一个级别的,不是一个段位的,不是一个档次的,就像九段打一段,怎么打,没法打,不屑于和你干,不屑你和你吵,降低了自己的层次,降低了自己的水平,在你用心的时候,他能用心来把你压倒,在你用心的时候,他能用脑把你干到。我们经常说的:“输了还要帮人家数钱”,就是这种情况,他能用心把你折服,用脑把你收服,在他的眼里,你就像小孩一样,尽管吵得凶,闹得厉害,但是没有力量,他可以吼你,也可以不吼你,可以放纵你,也不可以不放纵你,可以打你,也可以不打你,但最后,你还得乖乖的听话。其实,在三国中,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以脑心对抗诸侯众心,以脑心对抗诸将之心,以脑心对抗皇帝之心,不论是在讨伐董卓、迎献帝还是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不管是杀人还是不杀人,不管是爱人还是不爱人,都是脑心的激荡,都是脑心的结晶,都是脑心的智慧,即使在最弱的时候,也能完胜最强的对手。
第六层:冠亚之争:脑心对脑
脑心对脑,最不好搞,两个都是高手,两个都是明白人,脑心不一定能应付得了脑,因为用脑的始终保持清醒状态,用脑的也不一定应付得了用脑心的,因为用脑心的也能让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大家基本上处于同一个级别,同一个水平。如果双方都在想共同的一件事,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大家都能够心领神会,很快达成意见,如果大家都在干相互之间争斗的事,两个人的思考都具有深度,都具有保护意识和进攻意识。比如,在三国后期,三国鼎立的时候,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基本上都处于同样的水平,相互之间虽然有你争我斗,但大家在一定时间,都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即使偶然闪失,也能快速反应过来,不至于一败涂地。
第七层:高手过招:脑心对脑心
脑心对脑心,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是最佳的一种状态,你用心我用心,你用脑我用脑,你用心脑,我用心脑。能够将心比心,能够以真心换真心。如果是同事之间相处,则相互之间都能换位思考,相互之间都能以身作则,如果是竞争之间,大家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能够在战争中学习,能够在战争中成长,世界上的品牌为什么都有个二元法则,宝马对奔驰,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肯德基对麦当劳。
第八层:巅峰对决:脑对脑
没有了心,脑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心,脑又有什么意思了?没有了心,脑又有什么价值呢?没有了心,脑也就缺乏了氛围,缺乏了场景,缺乏了活力,缺乏了滋润。因为心,脑变得有灵气,因为脑,心变得有理智。没有心的世界,是孤独的世界,没有心的世界,是高处不胜寒的世界,没有心的世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界,世界因为心而精彩,世界因为心而光明。脑对脑的对话是智慧的交流,脑与脑的对话是大师的对话,脑与脑的对话是超凡的人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很难碰到了,他们或现于庙堂之中,或出于江湖之外,他们教我们如何用脑,更教我们如何用心。
第九层:烟消云散:
脑没了,心没了,烟消云散;
一切归结为自然;
一切归结为尘土;
让它随风去吧!
有一句话叫做:“心里处于什么档次,人生就在什么层次”,被心控制的人生,是可怕的人生,被心主宰的世界,是不堪的世界。
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命运;
什么样的情绪,决定什么样的状态;
什么样的调频,决定什么样的声音;
什么样的大脑,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没脑的人是动物;
没心的人也是动物;
有心没脑的人还是动物;
有脑没心的人是冷血动物;
用心又用脑,让我们成为人;
照顾好心,使用好脑,心是要被照顾的,心不是拿来使用的,脑是拿来用的,脑不是被心所掌握的。心脑互用,用脑要用心来表达,用心要用脑来澄清,此乃心道,脑道,人道,将帅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