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比较一下二者的营销漏斗-收入模型有何不同,如图3-2所示:
图3-2 营销漏斗与收入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软件的营销漏斗-收入模型为一个漏斗形,一次营销的收入截止点在漏斗底部,要想增长就得做更多新客户。而SaaS的营销漏斗-收入模型为一个沙漏形,除了一次收入之外,在客户生命周期内的营销和服务并没有停止,因此会产生持续的收入。除了订阅续费外,持续收入项还包括增购、加购和交叉销售等多种收入内容,甚至还可以包括转介绍产生的新客户收入。
很显然,ToB SaaS比传统软件业务本质上有更强的增长能力。
既然如此,为啥SaaS公司的增长还干不过软件公司?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对SaaS增长形成明显的限制:
·SMB客户占比太大,客单价低而生命周期短。
·高客单价的大客户并不容易开拓和交付,数量少而效率低。
·客户流失率太高,流失原因包括弃用和公司倒闭。
然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的增长焦虑很容易陷入病急乱投医的误区,通过换人实现换套路的模式,却很难形成自己的增长模型。再加上错误的目标导向,比如:市场目标是正确地花钱、销售目标是更多提成、实施目标是配置系统、CSM目标是二次实施和催收续费… …,这样就与增长永远无缘了。为了避免各种乱,在考虑怎样增长之前,需要有一个系统框架,以指导整个组织的协作增长。ToB SaaS的增长系统框架,如图3-3所示。
图3-3 增长系统框架
使用增长系统框架,很容易把几个重要内容定义清楚:
(1)线索到营收的业务过程,明确了3个对于增长最重要的目标:更多SQL、更多优质的合约和更多LTV持续收入。
(2)对应的业务组织:市场/增长、销售、交付和客户成功。3个目标之间的连续性,对每个业务团队之间形成追溯和绩效制约。
(3)通过5个紧密连接的典型业务,支持LTR的目标。
(4)每个业务过程有IT工具的支持;使用工具的目的是:行为有效、业务加速和数据记录。
(5)可视化的数据管理,实现增长的可预测、可度量、可复制和可分析。
让增长系统化的好处,是可以反复验证和持续改进,目标衔接和追溯,平衡投入各部分的增长资源,并能将成功经验在组织内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