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受人尊敬,这是因为企业家历尽艰辛,才获得成功。企业获得成功后,媒体竞相报道企业的成功历程,业界人士则争相解读企业的成功经验。
海尔应该是中国成功企业的典型代表。海尔创业成功后被媒体争相报道,尽管那个年代互联网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海尔成功的事迹仍然在业界广为流传,解读海尔成功经验的著作风行一时。企业界掀起一股学习海尔的热潮,当时,只要企业开会就会提到向海尔学习。
毋庸置疑,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海尔仍然会是中国企业学习的典范,但当初提出向海尔学习的很多企业最后没能将事业做大做强,一些企业甚至“东施效颦”,留下笑柄。我们在近期的专项研究中发现目前只有海尔在运用海尔管理法,一些以海尔为榜样的企业连“日事日毕,日清日结”这种简单的台账式管理方式都做不到。
海尔的管理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本质上是培养团队的习惯。当我们学习海尔管理法的时候,忽略海尔管理法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质量和效益。海尔起步时期的成功逻辑是质量与服务,而那些学习海尔管理法的企业误把手段当作目的,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收效甚微。
蒙牛集团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后,业绩突飞猛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进而面向全国拓展业务,一举成为知名品牌。一时间,蒙牛的牛式理论风行,比如蒙牛的速度论、能力论、战略论等。蒙牛创业成功,成为很多企业学习的榜样。
当年,很多企业推崇蒙牛的速度论,把牛式战略当成制胜法宝,忽略了支撑蒙牛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行业机会。
众所周知,蒙牛起步的时候中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成就了蒙牛速度和牛式战略,而诸多企业追捧蒙牛速度和牛式战略的时候忽略了蒙牛发现机会的战略眼光。可以说蒙牛起步时期的成功逻辑就是产业机会,我们常说“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蒙牛正是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
无独有偶,洋河是中国白酒业发展黄金十年中的成功典范。洋河成功结束了中国白酒的“茅五剑”时代,成就了中国酒业“茅五洋”时代。洋河成功改写了中国白酒的“红黄时代”,成就了“蓝色经典”时代。白酒界普遍把洋河的成功归结为洋河大胆创新的结果,洋河的成功是主导产品模式的成功,更是中国白酒市场运用“1+1”模式的成功。有人甚至把洋河视为革新的榜样,认为洋河的成功是白酒行业内的另类成功。
一些企业在学习洋河的成功经验时忽视了洋河崛起的产业背景。因为洋河2004年发力的时候,中国白酒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而白酒产业的高速成长奠定了洋河成功的基石。洋河和蒙牛的成功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基于产业背景的成功。
仰韶彩陶坊2020年营业额突破30亿元,成功逆袭,成为中国白酒业的成功典范。关于仰韶彩陶坊的成功模式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产品定位准确,也有人说是包装新颖,还有人说是采用了专卖店模式。其实,仰韶彩陶坊是我全程服务的一个咨询项目,我经历了仰韶彩陶坊从起步到成功的整个过程。我认为品系成功、包装成功、专卖店模式的成功只是表面现象,仰韶彩陶坊的成功逻辑是领袖消费群的成功。仰韶彩陶坊采用专卖店模式建设领袖消费群体,2008—2009年白酒行业处于领袖消费时代,这是当时的特定市场环境,也是仰韶彩陶坊发展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加多宝也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典范。加多宝凭借罐装凉茶创造了两百多亿元的价值,此举让很多饮料企业的管理者瞠目结舌。一些人将加多宝的成功冠以品类成功、定位成功等,还有一些人将加多宝和娃哈哈两个品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认为加多宝开创了中国饮品行业“大品牌单品种”的模式,但是他们忽略了加多宝战略发力的动力和一掷千金的魄力。加多宝前期投入巨资进行市场调研,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时代,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普通民众的压力日益增大,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经常熬夜,导致很多人容易上火。在这一市场机会的支撑下,加多宝战略性地将广州特产的凉茶工业化。
当企业获得成功,就会有一大堆人解读企业成功的秘诀。河北养元集团的“六个核桃”算是近几年业界成功的新秀,有人将企业的成功归结为品类创新成功,品牌定位成功。
2009年,为养元集团做年度营销团队培训的时候,我了解到这家企业和河北的其他蛋白饮料企业一样,刚开始也是模仿知名品牌的运营模式,偶然间发现了核桃蛋白饮品,“六个核桃”刚起步的时候无人问津,核桃蛋白饮品被业内人士视为杂牌产品,他们认为核桃蛋白饮品不会成为主流产品。面对这种情况,养元集团选择从餐饮渠道切入市场,为核桃蛋白饮品打开销路。因为当时“六个核桃”的营销团队成员大多来自衡水老白干集团,招商工作进展困难,无法通过常规流通渠道铺货,于是,他们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像操作白酒一样,实施餐饮渠道的陈列展示,并且进行试饮推广。我支持企业的这种做法,企业就把这种做法标准化,成为“六个核桃”的标准市场推广模式,这也成为支撑企业快速成长的核心要素。
成功的企业都喜欢被人追捧,因为成功的企业会把这种行为当作免费宣传企业的机会。
我可以肯定地说追捧和学习成功的企业不是坏事,但是一家企业如果在学习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时忽视该企业的成功逻辑,一味模仿该企业的做法,结果必定不如人意。齐白石大师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我们渴望成功,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忽略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生搬硬套,就会导致失败。
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就是研究和学习成功企业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成功的决策思维,而不是注重于决策本身。我们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就是研究和学习成功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历程,不能只盯着企业成功这个结果,否则就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