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长期不被认知,到近年的异军突起、独领风骚,成立于1996年的德邦在物流行业的名气不可谓不大。在发展的大多数时期,德邦的年增长速率都在60%以上,最高峰时甚至超过90%。现在,即使早已稳坐国内公路零担物流行业老大宝座多年,但它依然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13年年底上马的德邦快递,更是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5.3亿元的收入规模,月平均净增长率达30%以上。

但与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德邦出奇地低调。这也让外界对这家神秘的企业更加充满了好奇,不断猜测它成功背后的“大招”。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初衷,为大家揭开德邦成长背后的秘密。

德邦在2001年进入国内汽运领域。此后十年磨一剑,依靠经营运作方面的精耕细作和强大的人才储备,最终收获红利,后发先至,不仅有惊无险地趟过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更于2010年一跃成为行业领头羊。

可能很多人都梦想当“老大”,但在德邦的眼里,“当老大”的感觉却并不是那么舒服,甚至可以说从当上“老大”的那一天开始,反而变得更加焦虑了。在德邦成长的过程中,前面曾有很多榜样和对手,作为“小弟”的德邦只顾埋头跑啊跑、追啊追。可当有一天抬头,却发现前面没人的时候,一种惊恐突然袭来。

在中国,很多企业以机会为导向的成长特征其实非常明显,要么是抓住了关键机遇,要么是靠营销拉动和以奇制胜,要么就是靠领导人驱动和英雄主义。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少企业都曾占尽天时地利,或开景气之先,或领一时风骚,但最后却都不免逝去在风起云涌之中,令人感慨。德邦深知自己起于微末,朴实无华,既无垄断资源,也无竞争特权,如今虽然暂时领先,但如果不能快速从侥幸中回归现实,摆脱野蛮生长,夯实管理基础,实现脱胎换骨,那么一旦遭遇较为重大的市场变化,自己将可能面临极为严峻的风险挑战,甚至可能同众多悲壮的前辈一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我们还能活多久?”“能管理业绩为20亿元企业的人如何发展到业绩为1000亿元的企业?”德邦在2010年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时候,没有骄傲,没有懒怠,没有放弃对攸关生存发展命题的思索,而且还梦想着成为一家更伟大的企业。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各种理论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它们在开阔人们视野、丰富人们知识储备的同时,也使得人们逐渐变得浮躁,热衷于追求新奇、追求时髦。面对未来,没有人是先知。但是德邦坚信,无论企业管理运作的理论和方式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我们今天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思想上和20世纪50年代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你涉足经济学的哪一个分支,都无法离开亚当·斯密的理论;同样,尽管各种管理的工具、方法层出不穷,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相对稳定的、有规律可循的。

在管理学的浩瀚海洋里,凝聚着东西方管理学大师们那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理论成果,更包含了无数企业和企业家们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管理实践。只有短短十几年经验的德邦,与其摸着石头过河,为何不去汲取人类这些智慧的果实,借力发展呢?

于是,自2011年以降,德邦盛势牵手一批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整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培养管理大企业的能力,逐步构建战略优势、管理优势和信息化优势。德邦总裁崔维星曾这样谈自己对于咨询的期望:“我希望德邦未来能成长为像华为一样伟大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武器。我希望先把德邦的战略方向找准确,然后德邦管理层发挥三分之二的作用,咨询公司再发挥三分之一的作用,把咨询公司具有通用性的理论和方法与我们自身特殊性结合,通过共同努力,打造德邦更加美好的明天。

果然,从2010年到2014年,经过四年咨询实践,德邦正是用借来的光,照亮了前进的路。使用咨询公司的四年,是德邦史上规模扩张最为迅速的四年。网络门店数量从1000家飙升至5300家,员工总数从2万人增至7万人;使用咨询公司的四年,也是德邦管理最为稳健、对未来最充满信心的四年。德邦不仅将年营业收入从24亿元提高到112亿元,还十几年来第一次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并迅速站稳脚跟。

借力咨询,正是德邦快速成长背后的秘密。德邦同样认为,借力咨询是很多梦想做大做强,或谋求变革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的一条实用之路。德邦愿意将自己业已积累和沉淀出的一套与咨询公司发展共赢的合作逻辑,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让德邦没有秘密,让众多中国企业都能实现脱胎换骨、做大做强的梦想。

一为揭开德邦成长背后的秘密,二为分享德邦借力咨询实现自身发展的整套逻辑,这就是本书写作的初衷。同时,我们也殷切地希望,本书对您个人及企业的发展都能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