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你的品牌是什么

你的产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

这是一个认知大于事实的时代。

味全每日C在广州市场,要求终端陈列必须放进冰柜,不允许在普通货架陈列,因为放在冰柜里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新鲜,所以他们卖的价格几乎是汇源同规格产品的一倍。

这就是认知的力量。

做品牌本质上就是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认知的主战场是消费者的心智,基于这个前提,就要从消费者的大脑出发,从左右脑的角度建立品牌认知。

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左脑词语改变行为,右脑符号改变偏好”的品牌认知模型。

笔者把它称之为超级认知。

所谓的超级认知,就是将消费者最熟知的东西嫁接到品牌上,让购买者一下就记住,一下就产生共鸣,一下就有要购买的冲动。

超级认知=品牌名称+左脑定位+右脑符号。

通俗一点讲就是,告诉消费者“你叫什么名,你长什么样,你提供什么价值”。如图4-1所示。

图4-1 品牌的超级认知

1.品牌名称要便于记忆

品牌名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品牌名称本身,二是品牌标识。

(1)品牌名的本质是降低传播成本,所以,一个品牌的名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品牌的成败。品牌名必须是兼顾左右脑的功能,既要有词语的表达,又要有画面感。让人看到、读到你的品牌名,就会有画面联想。

通俗一点讲,品牌名要用视觉语言或口语的名字。哎呀呀、娃哈哈这样的名字都是非常好的名字,传播成本非常低。

所以,每一个名称都是成本,也就是说,从品牌名确定的那一刻,也注定了品牌传播的成本,比如苹果、360这都是成本低的名称,也注定了他们要被人们记住。如图4-2所示。

图4-2 苹果和奇虎360的品牌

对于品牌名要符合三点要求:

第一,品牌名必须要具象、有画面感,这样才好记;第二,要符合该产品的使用习惯;第三,要与产品或品类相关。

合格的品牌名,只要符合好记的原则即可,如果能够与品类相关则更佳。

比如,塞飞亚的品牌名是“草原鸭”,就是一个有画面感、有行业特性的品牌名。经常有人跟笔者说,你们奇兵这个名字比较好记,你说是两个字的名字好,还是三个字的名字好呢?

我说你看“陆地巡洋舰”这个五个字的名字也很好记,因为他是视觉化的名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

同时,需要强调名称的张力,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品牌的销售力。比如老村长和龙江家园都是东北酒,他们做的都是低端酒,渠道模式也非常相似,都是按照快销品的深度分销模式来做市场,可在销量上却有较大的差别。笔者得到的数据是2012年,老村长的销售额是40亿元,龙江家园是10亿元。

这就是名字张力的作用,老村长进入任何领域都感觉很亲切;龙江家园虽然名字也有画面感,但是与老村长还有差距,而且有点区域品牌的烙印。因此,销售额的差距也形成了。

(2)品牌标识的本质是降低成本、解释名称。

标识是为了解释名称而存在,要做到一目了然,让人看了没有任何异议,才能降低传播成本,否则,当有人问这个图形(标识)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这个标识的传播成本就高了。

好的标识至少要达到以下其中一个要求:

第一,设计的标识要有自明性,让人一目了然,符合消费者的阅读习惯,放大品牌名称的传播效果;第二,设计的标识要体现行业类别,让人一看就明白产品所属的行业类别。

在这两个要求中,自明性是标识设计的原则性要求。

2.词语改变行为

(1)左脑词语改变行为

左脑属于语言脑,长于逻辑思维,主要用语言处理大脑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语,所以左脑靠词语来实施记忆索引。

词语是具有权能的,有魔力的,甚至就像咒语,指引和改变人的行为。一个词语可以创造一个品类,可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可以创造流行,是人们行为的召唤令。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还是营销工作,大部分都要依靠词语来传播的。

①词语的力量

A、召唤是词语最大的权能

召唤就是把事物、场景、心理状态召唤到你面前,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怕上火”这个词语就把具有已经上火的人、未上火担心自己上火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召唤起来,形成了共鸣,让这个词语释放强大的能量。

具有号召力的词语,往往是比较常用的词语,最通俗的词语。这种词语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不设防,直接指引和改变人们的行为。

网上还有这样一段视频,一个盲人在街上放着一个牌子,写着:我是盲人帮帮我!施舍的人寥寥无几,一个人看后将这个词语改为:多么美好的一天,但我看不见。当路人看到这些词语之后,激发了其同情心,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就是词语的魔力,它可以轻易地改变人的行为。

B、词语就是定位

定位实际上就是找到一个或者组合几个人人看得懂的词语,人人看得懂的词语就是传播成本最低的词语。

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成本的,品牌的定位要找到成本最低的词语,人们越熟悉的词语成本就越低。

有时候,人们说你这个词语太俗了,殊不知,脱俗就是脱离市场,越俗的词语成本越低,人们的心理抵触就越小。

作为定位的词语,不仅用来传播,更是要让整个企业围绕着这个“词语”来做。

也就是说,要围绕这个词语聚焦传播资源、技术资源、产品资源、服务资源等。公牛插座既然诉求“安全插座”的品牌认知,就必须围绕“安全”来做市场布局;诗蒂糖果定位为“中国人的喜糖”那么就必须围绕“喜糖”开发产品和渠道。

C、词语是可以创造流行的!

让词语成为一种流行的看法,成为一种时尚。赵本山的小品就比较善于利用词语创造流行,“缘分啊”“谢谢啊”“你太有才了”等,都成为一段时间的流行。

创造流行的词语,可以发动大规模的购买!

(2)定位就是分类

其实,定位的本质就是用一个有魔力的词语进行分类,通过词语开创新品类,赢得话语权。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不断创建新品类,只有占领一个有力的制高点,品牌才能够形成势能,对产品提供支援。

航空公司可以说是同质化最严重的产品了,可是美国猫头鹰航空公司的定位,与其他航空公司完全区分开了。他说自己是“最性感的航空公司”,将空姐着装更性感,既降低了成本,又与其他航空公司形成巨大的区隔,创造了新品类。

“性感”就是一个分类词语。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既适合企业,又能得到购买者拥护的具有魔力的词语呢?

笔者总结了三个字:占、抢、创。

①率先占领一个可以流传的词

在某一品类里,某个词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却没有企业使用这个词语,这时候就可以去率先占有它,率先发声。

笔者为圣春散热器服务,在调研中发现,它无论在技术、品牌影响力、销售额、企业整体实力等各个方面都是行业绝对的老大,可是企业比较低调,没有找相关的词语去传播,于是,笔者为圣春提炼“领航者”这个词,作为品牌定位去推广,占领这个定位。

当然,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同行都没有发声,你抢先占领这个词语。也可以将别人放弃的词语或概念再拿起来,并牢牢的占有这个词语。

率先占领词语多数都是在未成熟的行业里,在集体沉默的竞争群体中才能实现。所以,当企业处在这样的领域时,一定要积极地抢占一些资源。

比如,抢占传统地域品类资源,抢占历史资源,抢占工艺资源,抢占产地资源等。蒙牛的“大草原”概念、依云的“源自阿尔卑斯山融化的雪水”、“东北大米”等都是对地域资源的占领。

②从竞争者那里抢词语

当面对一个能够影响购买决策,能够创造流行的词语被竞争者率先占领时,依据竞争者的实力情况,可以从那里抢过来,使之成为自己的词语。

一种方式是对手实力不如你,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争夺这个词语,让竞争者成为跟随者,并逼迫竞争者改变词语。有些企业不屑于这样做,事实上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让实力不如你的企业去开发产品,然后你利用你的实力、网络快速进入,然后超越它,这是最高超的策略。

九阳豆浆机与美的豆浆机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豆浆机是九阳创造的,并在市场上培育多年,当豆浆机得到广泛认可的时候,“豆浆机,选美的!”美的就快速跟进,并在短时间内成为这个品类的第一。

在词语的争夺战中也是同理,如果实力比已经占有的企业强,只要看准这个词语,就毫不犹豫、毫不客气的抢它没商量。

另一种是利用对手的失误,“来自大草原”这个概念就是蒙牛重新捡起伊利的词语,在20世纪90年代末,伊利就传播大草原的概念,后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联想到内蒙古都是沙尘暴之类的概念,就改成了“城市的牧场”。结果,蒙牛抓住了对手的这个错误,捡起了这个“来自大草原”的概念,并重金打造,将这个词语据为己有,获得了消费者广泛认可。

再有一种方式是站在这个词语的对立面。当竞争者非常强大的时候,站在它的对立面也是获得发展的一种方式。最经典的案例当属百事可乐,当它快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它站到老大可口可乐“正宗可乐、经典可乐”的对立面,占领了“新一代的选择”这个词语,起死回生,成为可口可乐的劲敌。

③创造新词语,占领新品类

第一胜过最好。在左脑的决策方式中,是靠记忆检索来决策,让消费者在想到某一个品类时,第一个检索到你的品牌名字,被购买的概率大大增加。

创造新品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发现新品类资源,快速去占领它。目前国内有许多领域都是有品类无品牌,比如各地名茶、各地的特色熟食(烧鹅、卤鸭、熏肉、豆腐皮豆腐丝)、各种粮食、无数的水果等。

另一种是创造新词语。水井坊就是这种方式的代表,当各地酒厂在一窝蜂地比谁的窖藏时间长,却没有人占据最贵的酒的概念。水井坊创造了“最贵的白酒”这个词语,成了高端酒消费的新秀。

很多时候“某个领域最贵”这个词语,在中国这个奢侈品消费大国,也非常有效。碰到过几个做水的企业,他们都跟我说,刘老师,我们的水比依云水还要好。于是,我问他们,你的水卖多少钱呢?他说,瓶装的6块钱。我说,为什么你的水比依云还好,可是价格却没有依云卖得高呢?如果你做全球最贵的水,也可能卖得比现在好。

3.符号改变偏好

右脑属于图像脑,它将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加以处理和记忆。可以将右脑的五感与左脑的五感形成“共振”,实现图像的巨大效力。

右脑五感又被称为“本能五感”,需要激发起潜能才能发挥作用。

什么叫品牌符号?

品牌符号就是把人们熟知的图像、颜色、形状、气味、声音等嫁接到人们所不熟悉的品牌上,从而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熟悉感和亲近感。

笔者将这本能五感变成品牌符号,通过两个方面激发起潜能。先是用自明性的五感符号,再通过语言符号相互转化,实现右脑五感的强大传播力。

符号可以改变偏好,也具有其权能。当我们看到斑马线就知道这个地方可以通过,看到红绿灯时就知道该前进还是停下来等一等。

这就是符号对行为的作用。

将五感转化成品牌符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自明性,一看就明白;二是要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三是容易识别,人人都能懂。

笔者强调品牌符号要有自明性,也就是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一看就知道是哪类的产品。这样的品牌符号,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快速拉近与购买者的距离,由于是原本就熟悉的图形、声音等,能够轻而易举的改变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如图4-3所示。

图4-3 奇兵五感品牌符号

五感品牌符号,核心层是语言符号。只有能通过语言翻译或转化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才能够称之为符号。

你看到东西不能用语言表达,听到的声音不能用语言翻译,接触到的感觉不能用语言描述,闻到的气味不知道怎么说,吃的东西不知怎么形容,这只是身体的感觉,不是符号。只有能够传播的图形、声音、味道才能称为符号。

(1)视觉符号实现品牌印象

人每天83%的信息来源于视觉。

所以,品牌符号目前还以视觉识别为主,我们通常记住的是某个品牌的标识、颜色、特殊的形状等,这些都来源于品牌的视觉符号。

品牌视觉符号是五感符号中的领头羊,统领各种品牌符号。

视觉符号是企业应用最多的符号传播方式。因为听觉、味觉、嗅觉等五感符号都配合视觉符号来使用,毕竟很多产品特性的作用无法应用。

因此,笔者主要总结视觉符号的一些要点。

第一,从颜色角度来设计品牌符号

洋河蓝色经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用蓝色作为符号,一是在一片红的酒包装中可以跳出来,同时,也占据蓝色这个符号认知。

第二,与品类相关的常见物

比如笔者服务神农蜂语时,设计的“黄金蜂巢”的品牌符号。

第三,与定位关联的符号

禹王化工的“金牌”符号,来源于“行业用胶金牌定制商”的定位。

第四,终端需要

为了实现终端视觉优势,比如厨邦酱油的“绿格子”就是为了在终端跳出来。

第五,动物

哈尔博绿熊啤酒,用了一个熊的符号。给人以清晰的品牌特征。如图4-4所示

图4-4 哈尔博绿熊啤酒

第六,形状

喜力啤酒的红色五角星,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识别和记忆的品牌符号。如图4-5所示。

图4-5 喜力啤酒

第七,产品的外观

苹果手机和电脑使用的就是产品外观作为符号来识别,还有汽车的前脸也被作为品牌符号来应用。比如,你看大众汽车,前脸几乎都一样。

第八,数字符号

泸州老窖的1573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数字符号识别。

(2)听觉符号调动情绪与情感

听觉符号,最著名的当属英特尔的“当!挡当挡当(音)!”

红酒用软木塞,开瓶时就会出现“嘭”的一声,这时那种仪式感顿时升起,而没有这一声,换成“呲”的一声开汽水的声音,仪式感就没了,甚至认为酒的品质不好。

听觉符号无处不在。有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人能够通过汽车的关门声判断是哪个品牌。

听觉与视觉是可以通过语言相互转化的,别人描述一个视觉形象的时候,也属于听觉的范畴。所以要求所有视觉或其他信息都要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让人们容易传播进而转化成听觉符号。

(3)嗅觉符号建立品牌的独特性

嗅觉符号主要应用在产品本身和商业环境里。

你到香格里拉每个店都是一个味。改变了这个味道,消费者就可能不认,就像医院那个消毒水味,如果改变,你会以为走错地方。

在冬天里,一个消费者闻着椰子味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泳衣的柜台前,这就是嗅觉的力量。

(4)味觉符号在产品上起舞

味觉符号最主要的是管好消费者的舌头。研究表明,舌尖对甜最敏感,舌头两侧最善于辨别酸味,舌根是苦味区,舌头的任何区域都能够感受咸味。

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儿”,让你认为只有这个味才是正宗的。王老吉也是一样,广药和加多宝都在争夺“正宗凉茶”。而实际上,原来王老吉的那个口感才是正宗的,即便广药打正宗牌也无效,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加多宝的“正宗凉茶”的那个味儿。

所以,品牌要创造自己专属的味道。星巴克的“奶香气”成了它一个重要的品牌符号。

(5)触觉符号触动心理认知

触觉可以引导消费者体现品质。有研究表明,49%的人会因为坐在驾驶室、手握方向盘的感觉而决定购车。

手机的手感也是决策的主要因素,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其手感可以让使用者对整体产品的品质形成判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利用视觉符号,以色悦人;利用听觉符号,以声动人;利用味觉与嗅觉符号,以味诱人;利用触觉符号,以“质”感人。

品牌符号要以视觉为主导,依据自己的行业、产品特性,组合其他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符号。

4.词语与符号并用打造超级品牌认知

前边阐述了词语在左脑决策的价值,品牌符号在右脑决策中的作用。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如果将词语与品牌符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记忆习惯,对品牌的快速创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营销中要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决策方式来设计营销策略。利用左脑的决策习惯,要靠词语去建立一个新类别,让消费者在有某种需求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你的品牌,这样就增加了被选择的概率。

万宝路使用的词语是“豪迈”,它使用的是“牛仔、大峡谷”这样的图像,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无论你习惯于左脑决策,还是习惯于图像脑的决策,都可以选中万宝路。

王老吉这个品牌的成功也绝非偶然,它的操作方式也符合词语与符号、场景的结合。它在场景上用吃火锅的场面,因为吃火锅的时候很多人最担心的是上火,所以这个领域也是王老吉销量最大的终端。

这种结合,成就了王老吉。

因此,在利用右脑决策方面,除了品牌符号之外,还要增加场景的提示,消费者心理状态的应用。

您的品牌也需要这样一个词语,也需要这样一个品牌符号。而且他们就在你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