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彗星之谋:利用世人迷信心理敛财

经济学阐微:

此计与《管子·轻重甲第八十》“五吏之谋”中“藉于鬼神”有相通之处,都是智者利用百姓的迷信恐惧心理,增加财政收入。《轻重丁第八十三》将其称之“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

本计“乘天灾而求民邻财之道”,在生于科学昌明之世的我们看来,近乎荒诞,然观察星宿判断吉凶,在汉代仍十分盛行,《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皆有多条记载。

原文:

桓公终神,管子入复桓公曰:“地动,疫之灾兆,国有恸。风动,疫之灾兆。国有枪星,其君必辱;国有彗星,必有流血。浮丘之战,彗之所出,必服天下之仇。今彗星见于齐之分,请以令朝功臣世家,号令于国中曰:‘彗星出,寡人恐服天下之仇。请有五谷菽粟布帛文采者,皆勿敢左右。国且有大事,请以平贾取之。’功臣之家、人民百姓皆献其谷菽粟、泉金,归其财物,以佐君之大事。此谓乘天灾而求民邻财之道也。”

译文:

桓公祭神完毕,管仲向桓公报告说:“地震是瘟疫的先兆,国家会发生不幸。发生风暴,也是瘟疫的先兆。国家若出现枪星,其国君必将受辱;若出现彗星,必然有流血之事。浮丘战役,彗星就曾出现,因而必须对付天下的敌人。现在彗星又出现在齐国地界,请下令召集功臣世家,并向全国发布号令说:‘现在彗星出现,我恐怕又要出兵对付天下的仇敌,存有五谷菽米、布帛彩绢的人家,都不得私自处理。国家将有战事,要按照平价由国家收购。’功臣之家和居民百姓都把他们的粮食、钱币与黄金呈献出来,无偿提供他们的财物来支援国家大事。这乃是利用天的灾异求取民财的办法。”

古今案例分析:

利用世人迷信心理或纯洁信仰敛财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同的是,彗星之谋是为国家理财,而历史上太多的人却是为了个人的私欲。

《管子·山权数第七十五》有一则用龟作为重币敛财的案例,作者认为,任何国家都要有这种类型的重币——而重币信用更多是用迷信方法建立的,后面显然没有足够商品的支撑。

欧洲历史上最有名的利用人们迷信心理敛财的例子,是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廷颁发的赎罪券。

赎罪券又名“赦罪符”。早在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运动时,为了让十字军战士加强其宗教信仰,教皇宣布所有参军的人可以减免罪罚,并为每一位十字军人发放赎罪券。据说教会能够减免罪罚的理论根据是:教会掌握着“功德库”,储存基督无限的恩功和殉道圣徒的多余善功,可以拨给信徒,以抵减他们犯罪应得的刑罚。当时的赎罪券具有更多的宗教意义,还没有敛财功用。

1300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enedetto Caetani)宣布,凡到罗马朝圣的信徒可免除受洗以后所犯的罪。其后,教会宣告凡未能亲身到罗马朝圣者,可用金钱代替。至此,赎罪券已经包含经济目的。到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赎罪券完全蜕化为罗马天主教会掠夺西欧各国人民钱财的卑劣手段。

当时的教皇是利奥十世(Leo X),此人出身佛罗伦萨富有的美第奇家族,生活豪侈淫佚。为兴建圣彼得大教堂,用售卖赎罪券来筹款。当时罗马天主教会宣布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钱柜,就可以使购买者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

利奥十世赎罪券的推销员遍布欧洲各个城镇,压榨所有信徒的钱财,这些推销员无耻地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名赎罪券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1517年,马丁·路德将驳斥教皇的《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俗称《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从而引发了影响整个西方世界的宗教改革运动。但直到1567年,罗马天主教廷才正式停止售卖赎罪券。

纯洁的信仰为经济利益玷污是多么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