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已知
,
,
,则n等于 .
【简解】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与首末等距离的两相和总想等,为数列后6项的和,已知前6项和为36,所以
,
,
解得.
2.在数列中,
,
,
,则
【简解】观察到的左端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很容易分解为
,这个式子实际上给出了第n项与第n+2项之间的递推关系,且成绩为常数,进一步可得
,从而
,数列
为周期是4的数列,
.
3. 已知数列满足
,
,用
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则
的值等于
【简解】注意到所求式子中具有结构“”,而已知条件
中经变形
,再同时两边取倒数
,即
,
,
,
由于,
为递增数列,
,所以
时,
成立,所以
.
4.已知,点
在函数
的图像上,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简解】要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只需证明
,即
.
由已知,即
,两边取对数,得
,命题得证.
5.设函数若不等式
对任意
恒成立,则m的范围是 .
【简解】 注意到函数是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性质必须从整体上看,由于是奇函数,且是
上的增函数.所以
,等价于
,分离m与x,得
,
当时,
的最大值为
,所以
.
6.已知,
,且
则
= 1
【简解】显然,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注意到两个式子在结构上有共同的特征,
,即为
,
设,则
为奇函数且为
上的增函数,又
,
所以,
.
7.已知,则
【简解】注意到所求三角函数式中的角与已知式子中的角,我们将已知条件作如下变形:,展开,由于为齐次式,同除以
,可得
.
8.对于椭圆,若点
满足
,则称该点在椭圆
内.在平面坐标系中,若点A在过点
的任意椭圆
内或椭圆
上,则满足条件的点A构成的图形为
A.三角形及其内部 B.矩形及其内部 C.圆及其内部 D.椭圆及其内部
【简解1】由椭圆的对称性知,经过点得椭圆必经过
,
,
,且以上述四点为矩形都内接于椭圆,选择题的解题策略:抽象问题具体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分段函数整体化.
【简解2】设,则
,且
,则
,
,
问题转化为,对任意的,
,
恒成立,求
的范围.
即,进而
,
令,
①时,
,即
,
②时,当
时,
取得最大值
,
③时,
无最大值,不等式不成立.
也可利用两个参数恒成立求解.
,且
,即
,
即恒成立,即
解得.
9.(2016高考江苏卷23题)(Ⅰ)求;(Ⅱ)设
,求证:
.
【简解】第一问容易求解,,但实际上给出了一个一般结论:
,先证这个结论,然后利用这一结论这么第二问.
10.(2013全国卷Ⅱ理科21)已知函数.
(Ⅰ)设是
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
的单调性;
(Ⅱ)当时,证明:
.
【简解1】第(Ⅰ)问略.下面主要解决第(Ⅱ)问.
当时,
令,则
由于在
单调递增,且
,
所以在
存在唯一零点
,且
,
所以 在
递减,在
递增,
所以
【简解2】当时,
,
容易证明,
,所以
(两个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只需分别证,
,以下略.
11.(2014全国卷Ⅰ理科21)
设函数,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为
.
(Ⅰ)求a,b的值;
(Ⅱ)证明:
【简解】第(Ⅰ)问a=1,b=2;
第(Ⅱ)问,直接构造函数证明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所证为不等式,将所证不等式转化为
,
由于函数在
取得最小值
,
而函数在
取得最大值
,
所以恒成立.
但是注意,一般情况下,恒成立并不能推出
.
12.(2015高考全国卷Ⅰ理科12)
设函数
,其中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
使得
,则a的取值范围是
B.
D.
【简解1】,数形结合,选D.
【简解2】注意到,
,在同一坐标系做出函数
与
的图像,分两种情况:
,和
讨论导函数的正负,进一步得出
的单调性,根据草图获得答案.
13.(2015高考全国卷Ⅰ文科12)
设函数的图像与
的图像关于
对称,且
,则a等于
A.-1 B.1 C.2 D.4
【简解】图像关于对称等价于:先关于
对称,再关于原点对称,即两次对称的合成,或直接利用结论,将原表达式中的x换成-y,同时,将y换成-x,得
,利用
,求得
.
一般的,对于曲线关于特殊直线:,
,
,
等对称的结论应熟知.
14.(2015高考全国卷Ⅰ理科16)
在四边形ABCD中,,
,则AB的取值范围是
【简解】这是一道根据题意构做图形,根据图形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要素,在变化过程中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BE为AB的最小值,BF为AB的最大值.
在三角形BCE中,由正弦定理
,
在三角形BCF中,由正弦定理,
所以,范围是.
15.(2015高考全国卷Ⅰ文科16)
设F是双曲线
的右焦点,P是双曲线C的左支上一点,
,当三角形APF的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简解】三角形APF的周长等于,
利用双曲线定义,,所以周长等于
,
,当A,P,
共线时最小,此时
求出点的坐标
,
.
16.(2015全国高考卷Ⅰ理科20)
已知曲线与直线
交于M,N两点.
(Ⅰ)当k=0时,分别求C在点M、N处的切线方程;
(Ⅱ)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说明理由.
【简解】第(Ⅰ)问容易解决.时的切线方程为
,但我们发现这两条切线过y轴上的同一个点
,这给第(Ⅱ)问探索一般规律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第(Ⅱ)问的解决有两种思路:一是,结合几何直观以及第一问的结论,先猜想出定点,再证明.二是,假设存在点
,利用对任意的k,
恒成立,求出
.
具体过程略.
17. (2015全国高考卷Ⅰ文科20)
已知过点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圆
交于M、N两点.
(Ⅰ)求k的取值范围;
(Ⅱ)若,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
.
【简解1】设直线,交点
,利用
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
;
【简解2】由切割线定理,得到,由于
,
,利用
,得
.
设MN中点为P,则,则
,利用几何意义可知
,所以直线MN过圆心,因此
=2.
18. (2015全国高考卷Ⅰ理科21)
已知函数,
.
(Ⅰ)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设函数,讨论
零点的个数.
【简解1】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
图像,再确定
的图像,
由于函数定义域为
,
问题转化为在
上零点的个数以及零点与1的大小关系.
由于,且
图像关于点(
)对称,
当时,
递增,
有1个零点;
当时,设
的一个大于零的零点为
,即
,
则,
①若,
,解得
,由于
,
所以时,
有1个零点;
②若,即
,此时,
,即
,
有2个零点;.
③若,即
,由于
恒成立,
i),即
,三个零点;
ii),即
两个零点;
iii),即
一个零点.
综上,或
,
一个零点;
或
,
两个零点;
,
三个零点.
【简解2】在
零点的个数问题转化为
交点的个数问题.
①,
在
没有零点,
在
1个零点;
②,
在
有1个零点,
在
2个零点;
③,
在
有2个零点,
在
3个零点;
④,
在
有2个零点,
在
2个零点;
⑤,
在
有2个零点,
在
1个零点.
19.(2015全国卷文科21)
设函数.
(Ⅰ)讨论的导函数
零点的个数;
(Ⅱ)证明:当时,
.
【简解】(Ⅰ),
.零点个数由函数
与函数
交点的个数确定,
的图像如图所示:
所以,无零点;
有唯一零点.
(Ⅱ)由于导函数的零点不可求出,
可设零点为(
),则
,
由于时,
取得极小值同时也是最小值,所以
,
只需证明,即
,两边同除以a,
只需证,
即,由于
,不等式成立.原命题得证.
20.(2015河南省高中数学联赛预赛第4题)
已知实数x,y满足,则
【简解】由于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但只有一个方程,而且方程中既含有超越式也含有初等式,联想到利用重要不等关系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将超越式转化为初等式,将等式转化为不等式.
由于,
,
所以 ,当且仅当
,即
取等号,故
.
21.(2013全国数学联赛黑龙江预赛第22题)
设.
(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Ⅱ)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关于x的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若存在求出
的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Ⅲ)求证:
【简解】(Ⅰ),
我们利用重要不等关系,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由于,而
,当且仅当
去等号,
所以,所以
,即
,
所以在
递增.
本题也可以构造新函数,研究此函数的性质即可.
(Ⅱ)令,则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
,由于
,
当时,
,递增,由于
,得
矛盾;
当时,
递减,
恒成立.
时,
在
递增,在
递减,
不恒成立,
综上,.
当然,本题还可分离参数a,将问题转化为恒成立,利用第一问的结论求解.
(Ⅲ)由于时,不等式
恒成立,
即恒成立,所以
,
又,即
,将x换为
,得
,再令
,即得结论.
22.(2015吉林预赛第15题)
已知不等式对任意的
均成立,求实数a的范围.
【简解】令(
),
,
若,则
,则
在
递增,所以
.
若,则
在
上递减,在
递增,
由于,
而,所以
,
综上,.
23.(2015湖南预赛第16题)
已知,
,
.
(Ⅰ)经过原点分别作曲线和
的切线
和
,已知两切线的斜率互为倒数,求证:
;
(Ⅱ)设,当
时,
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范围.
【简解】(Ⅰ)设与曲线
切于点
,则
,且
,
解得,则
,
由已知,即
,
问题转化为关于a的方程的解
.
设(
),
则,
当时,
,函数
在
上递增,
当时,
,函数
在
上递减,
又,所以
,易知
,
所以函数在区间
一定有一个零点,且零点在区间
内,
即,又
,
所以.
(Ⅱ),
,
由于,所以
,
当时,
,
在
递增,而
,满足题意.
当时,由于
,
当时,
,
,所以
,
在
递增,
,
当时,
(或者取
,
),
所以,在
存在
,
在
递减,在
递增.
所以,不恒成立,
综上.
24.(2012第八届中国北方奥林匹克邀请赛第6题)
设n为正整数,证明:.
【简解1】 数学归纳法
由,
,……,
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简解2】由于,可得
,
.
【简解3】两边取常用对数,所证不等式为
,
利用,
,
,命题得证.
25.(2011清华自主招生第13题)
已知函数,
,
,令
,
.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证明.
【简解】由已知求得,所以
.
可以用数学归纳法,也可用解得
.
所证不等式可化为,
而,
这里利用了重要不等关系.
下面给出两个重要不等关系及其变形形式:
(1),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时,
,即
,
将上式中得x换成-x,即当时,
,
综上可得.
(2)由不等式(1),
即 ,将x换成
得
,
也可以获得.
这些重要不等关系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有时候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