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曰祀”,古注云“教民使敬鬼神也。”这个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治理来讲,好像很陌生,似乎没必要了,但是对古人来说,却丝毫大意不得。《左传》里讲:“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把祭祀跟对外争战放到同等位置了,甚至还要靠前。这是为什么呢?
《洪范》里“农用八政”的排列顺序,跟“五行”的排列顺序一样,非常讲究。“一曰食”,民以食为天,所以最重要,排第一;食足之后还得有用,所以要发展商品、发展商业。人在满足了基本的吃穿用度之外,就要进入精神领域了,人就得讲精神了。孔夫子讲 “敬鬼神而远之。”首先对鬼神要有敬畏之心,然后不要太亲近鬼神。那么,鬼神要不要祭祀呢?当然要,所以孔夫子又说:“祭神如神在。”他老人家到太庙里去祭拜神灵,点上一支香,献上五花八门的贡品,就感到神灵真的就在自己面前,真的来享用这个香火供品了。
我们现在一说到鬼神,尤其是说到鬼,就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古时候不是这个感觉。古人讲“生而为人,死而为鬼”,又讲“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认为人死之后,除了现实世界以外,还有一个灵魂世界、鬼神世界。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对鬼神要充满敬畏,因为我们迟早也要到那边去报到嘛!其实,人如果没有对精神世界的寄托,没有对灵魂世界的敬畏,完全只讲所谓的唯物主义、现实人生,实际上是很可怕的。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暴君路易十六,就说过一句遗臭万年的名言:“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为什么他穷奢极欲、极尽腐败之能事,没有半点节制?就是因为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不相信精神世界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至于死去之后,反正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及时行乐吧!你说有报应的,可他不相信啊!反正只要不被人发现,贪污腐败也好,做尽坏事也好,就都无所顾忌了。所以,如果人失去了对灵魂世界的敬畏,确实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更何况,这个灵魂世界是有是无,我们虽无法证实,但也无法证伪啊!所以,单就从保险的、功利的角度来看,我也奉劝大家一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样我们做人就有一个底线嘛,就不会犯大的错误。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自己对某个领域、某种事情尚未知晓的话,那么,我宁可保持内心的敬畏,不妄谈是非。当然,如果有一定的宗教感情、有一定的宗教体验,那么,对灵魂世界肯定就会有所感应。
以前讲《中庸》和《易经》的时候,凡涉及到“鬼神”的地方,我就告诉大家:不要把鬼神当成是生命之外的东西,不要去外界找客观的鬼神,而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去体会。西方人说人的内心“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而我爱说人的内心“一半是鬼,一半是神。”我们精神中光明正大的一面、聪明正直的一面,是“神”;我们精神中阴暗自私、见不得光、见不得人的一面,就是“鬼”。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住着无数“鬼神”啊!对此,我们也应该抱持敬畏的态度,要小心、要谨慎,要发扬内心“神”的光明,要抑制内心“鬼”的阴暗。这样的话,我们立身处世就不会没底线了。古代的执政者,把敬畏鬼神这个事是看得很重要,《易经》里讲“神道设教”,就是用鬼神之道来教化世人,让人们相信善恶因果,对天地万物保持敬畏。
现在的中国人就很麻烦了。什么都不信了,什么都敢做了,什么底线都没有了,这个后果现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相当可怕!广东还好一点,我看很多朋友家里都有佛堂、神龛,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烧一炷香、许一个愿。说实话,这是民风比较好的表现。在有些民风刁蛮的地区,根本看不到这样的风俗,结果社会很混乱,人活得也很没有尊严。
《洪范》里所讲的“农用八政”,其实每一条都对应着一个职能部门。“食”就是农业部门,“货”就是商业部门,“祀”就是宗教部门。我们现在也有宗教局,但现在的宗教局不是让人们去信鬼神的,它是一个管理机构,管理各个宗教事务,与古代主持祭祀活动的宗教部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