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矩阵图及实施案例

(一)矩阵图法定义

矩阵图法就是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在复杂的质量问题中,往往存在许多成对的质量因素,将这些成对因素找出来,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其交点就是相互关联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形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矩阵图的形式如图1-3所示,A为某一个因素群,A1、A2、A3、A4……是属于A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行;B为另一个因素群,B1、B2、B3、B4……为属于B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列;行和列的交点表示A和B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交点上行和列因素是否相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探索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形态,也可以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等。

B

A

1

2

3

4

1

2

3

4

图1-3 矩阵图的形式

质量管理中所使用的矩阵图,其成对因素往往是要着重分析的质量问题的两个侧面,如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需要着重分析不合格的现象和不合格的原因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把所有缺陷形式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都罗列出来,逐一分析具体现象与具体原因之间的关系,这些具体现象和具体原因分别构成矩阵图中的行元素和列元素。

  矩阵图的最大优点在于寻找对应元素的交点很方便,而且不会遗漏,显示对应元素的关系也很清楚。矩阵图法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用于分析成对的影响因素。

  (2)因素之间的关系清晰朋了,便于确定重点。

(3)便于与系统图结合使用。

矩阵图法的用途十分广泛,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矩阵图法解决以下问题:

  (1)把系列产品的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相对应,并要从中找出研制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的切入点。

  (2)明确应保证的产品质量特性及其与管理机构或保证部门的关系,使质量保证体制更可靠。

  (3)明确产品的质量特性与试验测定项目、试验测定仪器之间的关系,力求强化质量评价体制或使之提高效率。

  (4)当生产工序中存在多种不良现象,且它们具有若干个共同的原因时,希望弄清这些不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相互关系,进而把这些不良现象一举消除。

  (5)在进行多变量分析、研究从何处入手及以什么方式收集数据。

制作矩阵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列出质量因素。

  (2)把成对因素排列成行和列,表示其对应关系。

  (3)选择合适的矩阵图类型。

  (4)在成对因素交点处表示其关系程度,一般凭经验进行定性判断,可分为三种:关系密切、关系较密切、关系一般(或可能有关系),并用不同符号表示。

  (5)根据关系程度确定必须控制的重点因素。

  (6)针对重点因素做对策表。

(二)矩阵图法实施案例

矩阵图法实施案例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 统计工具与企业各层人员的“L”型矩阵图

工具 人员

决策层

品管

生产管理

技术管理

QC小组

老七种工具

新七种工具

简易图表

复杂统计工具

●使用较多 ▲使用 ★有时候使用

表1-2 员工岗位资格矩阵表

抛丸

粗出

切割

磨光

电焊

其他能胜任的岗位

顾××

班长

肖××

副班长

徐×

抛丸

陈××

磨光

许××

磨光

孙××

电焊

周×

磨光

陈×

抛丸

张×

磨光

钟××

磨光

张×

切割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本表有效期一年

填表说明:

(1)“△”表示为徒工或新上岗,不能独立工作,需要有人指导、培训。

(2)“□”表示为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本岗位操作能力不低于“□”级。

(3)“◇”表示为能够独立开展工作,能够发现、解决一般性操作问题。

(4)“☆”表示为能独立开展工作,可协助他人处理、解决一些业务问题,可带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