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直很想写篇文章,那就是关于广东与山东两省肥料企业的比较。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东”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2015年广东GDP7.28万亿元、山东6.3万亿元,一个为全国第一名,一个为第三名,势均力敌。为什么经济发达?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广东与山东“两东”人有两个非常相同的共性:一是胆大,二是务实。广东属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众多行业走在全国前列,并且广东产品与品牌深受全国消费者的信赖,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了广东产品就是领先的、时尚的、品质好的、高端的,广东产品已经是“高端”的代名词,一直在引领,从未被超越。很多山东人见到我常谦虚地说:“山东比深圳至少落后5年。”
但是,在复合肥行业,广东除了芭田一枝独秀外,恰恰相反,山东成为先进的、规模大、有品牌的、有影响力的代表,成为复合肥行业的第一基地(第二基地应该为湖北,新洋丰、三宁、鄂中、祥云、华强、迪斯科等为代表),成为领先的代名词。山东复合肥企业如金正大2015年销量过300万吨、史丹利过230万吨、鲁西达到140万吨、施可丰也达到120万吨,过百万吨的企业有好几家,且属于行业前十名。重要的还不是当前的这些数字,而是这些山东肥企在发展的趋势上呈现出强劲的势头。2016年,金正大前三季度财报显示销售收入为174.17亿元,增长率为7.28%,净利润为11.38亿元。前三季度史丹利销售收入46.63亿元,下滑24.60%,净利润为4.64亿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再看看广东,芭田一枝独秀,实事求是地讲,芭田近几年的发展速度缓慢,应该说销售规模还没有超过80万吨,一直在七八十万吨徘徊,停滞不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芭田销售收入为15.54亿元,还出现17.31%的大幅度下滑,净利润为1.27亿元。广东其他复合肥企业如拉多美、福利龙、大众等年销量多为20多万吨(拉多美销量更大些,但也没有达到30万吨),不仅规模小,且多年来没有起色。“两东”肥企做复合肥其实都没有先天的资源,在资源上没有优势,但是,地处改革开放的广东肥企输给了山东的肥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直接点说,广东复合肥企业已经全面输给山东复合肥企业。作为南方略领军人物,本人有一句会招来众人怒骂的谬论:“山东的复合肥企业像太阳,广东的复合肥企业像月亮。”
广东复合肥企业为什么全面输给山东复合肥企业?为什么说“山东的复合肥企业像太阳,广东的复合肥企业像月亮”?出现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