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反对制度化管理,因为制度让他很不自由。他以为没有制度就自由了,事实却不是这样。
人是活在过去的,活在过去的人自由吗?《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你还沉湎其中,哪里来的自由?
习性绑住了我们。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把控制我们的习性空掉,我们才能接受当下的事情,才能自由,才能自主,才能做出有效、准确的决定。空,就是要把过去去掉。如果不抹去过去的东西,习惯就会一直起作用,我们做事就还是按以前的经验来。
怎样空掉习性,获得空性智慧?必须完成两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是放下执着。
很多人都误解“执着”这个词,以为放下执着就是什么事都不干。要纠正这种误解,先看一个词——对立。对立从哪来?看一下“对立”两个字就知道了。一个“对”,一个“立”,把一个对的(观念)立在一个地方就是对立。
本来“对”是一个褒义词,“立”是一个中性词。一个好的词加一个中性词最后变成了贬义词,什么原因?执着!执着这个“对”,你的“对”才是对,别人的“对”全不对,对立就来了。
“对立”这个词告诉我们,哪怕是对的,也不要过分执着,也要综合别人的意见。
[l1] 为什么说要活在当下?因为当下是各种因缘构成的。过往的经历造成你有这样的判断,你认为是对的,但大家未必这样看。要知道,思想的背后是习惯,习惯的背后是过去。你认为是对的,那只代表过去。
欧博公司有稽核部,稽核部负责检查各个项目。我对欧博所有做项目的老师说过稽核部的定位,我说:“稽核部跟你们不是一伙的,但也不是你们的对立面。”稽核部在哪里呢?稽核部在老师们的对面,它像一面镜子立在老师们的对面,把老师们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方面都照出来了。
稽核部对我来讲就是这个意义,我要通过稽核部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如果他们是一伙的,内部真实的情况又怎么能反映出来?如果是对立面,他们天天就要吵架了,这也肯定不是我希望的。
对面和对立面有什么区别?少了一个“立”。他站在对面,就会很理性地反映事情,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
企业的管理部门也要有这种心态,不能认为自己的部门跟其他部门不是一伙的就是对立面。你要把事情反映出来,佛家叫作照见。《心经》的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只把问题反映出来,就少了“立”。你站在对立面就多了一个“立”,立什么?立了你的看法,立了你的利益,立了你的情绪……
稽核部的人如果个人情绪和看法太重是很难做好稽核检查的。我经常说:“稽核检查别人不要让别人觉得是你这个人去检查,而要让别人觉得是制度规定让你去检查,你是规定的执行者。”不要立一个佛家说的“我执”在里头,不要老是把一个“我”揣在这个地方,变成“我”要查你,“我”要怎么样。
做管理的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在秉公办事,不要老是追求那个“我”。一旦你有一个“我”,别人也有一个“我”,互不兼容,就掐架了。所以,要放下执着,放下执着对立就没有了,这就是佛家说的放下“我执”。
不管是老板还是管理者,当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不要老是执着于自己,要从大家的角度思考,放下“我执”,这样才能带好一支团队。
第二个动作是穿越烦恼。
烦恼是逃避不了的,只能穿越,穿越就是身在其中。
我们解决问题也应该这样,要在问题当中去看、去感受、去觉知,慢慢就会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烦恼也就变成了菩提。佛家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烦恼多了,你的智慧就会不知不觉地升级。相信每一个老板、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你的烦恼多,最终你的智慧就高。为什么?因为你经历的事情多,你就不需要一天到晚地想,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能找到处置的方法。
凡是想得多的人,凡是需要思考的人,其实就是经历贫乏的人。经历出智慧,经历太少,你应对的方式自然是想了。经历一定伴随着烦恼,没有烦恼的经历就没有价值。
空性智慧从哪里来?从放下执着、穿越烦恼来。
3.好管理要“开眼”
《金刚经》说到如来有五眼,分别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五眼是如来智慧功夫的五个层面。
肉眼:只看到别人的问题。
常人都有一双肉眼,这双肉眼只能看到别人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货出不来,业务部就抱怨生产部效率太低下,生产部就抱怨采购部没有及时追物料,采购部就抱怨供应商不能及时送货……
人的两只眼睛是向外看的,自然只看见别人,看不全自己。要看到自己的全貌,我们需要借助一面镜子,镜子相当于别人的眼睛。可是很多人排斥别人的眼睛,别人给他提意见,他无论如何也听不进去。
只看别人的问题,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就会自己挖坑跳进去;只管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就会跳进别人挖的坑里。为什么?因为你的眼睛差不多是闭着的。
只靠肉眼,我们就看不到真相。所以,我们要开天眼。
天眼:跳出来看,同时看到自己和别人。
什么是开天眼?开天眼就是同时看到自己和别人。能看到别人的问题,也能马上看到自己的问题;能看到自己的想法、感受,也能考虑别人的想法、感受。
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明明是他错了,可他偏不承认也不改正。其实,他不是知错不改,而是他不知道自己有错。知错不改的人也有,但更多的人是不知有错。
就好像有人搞恶作剧,在一个人的后背贴上一张纸,上面写着“坏蛋”两个字,大家都笑那个背上贴了纸条的人,但那个人还气宇轩昂地走着。什么原因?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他两只眼睛盯着外面,看都没看自己,怎么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人与人的矛盾都是因为没有开天眼。管理中,很多人固执己见,只看到别人的过错,看不见自己的过错。他只感觉到自己难受,感觉不到别人难受。于是,他就发火,就骂人,就处罚别人。这一类问题,靠流程制度、靠奖罚没有用,因为被惩罚的人认为自己没错,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有这种心理,员工自然会怠工、闹情绪,甚至走人。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自己和别人放到一起来看。看问题的时候把自己放进去,我们就会发现,不光别人有问题,自己也有问题;不光自己难受,别人也很难受。这样,我们就不会执着于自己的难受,就不会跟别人争吵,就不会责怪别人,就不会推卸责任。这就是明朝大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所讲的致良知。
为什么这叫开天眼?因为从天上看下来,自己和别人就都看进去了。
我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对手下的老师要求特别严。过去,我经常跟下属闹矛盾,搞得剑拔弩张。六年前,我开始学佛,我对老师的要求依然严格,但跟老师们没有闹得不可开交,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也没打半点折扣。以前,我一看到别人有问题就来火,现在哪怕对方真做错了,我也会静下心来觉知自己有没有问题。
我们的心就像探照灯,一直照别人的问题,我们就会越来越火。我们要懂得熄火——用探照灯把自己的问题也好好地照一照。佛家说“转念即佛”,怎么转?觉知自己的问题才能转,觉知别人的感受才能转。
开天眼就是跳出事情来,把事情看完整。天就是指空间,很大的空间。因为我们肉眼只能看到空间一半,另一半看不到,所以我们要开“天眼”。归根结底,我们讲的天眼就是全局观、整体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空间观。
慧眼:看到自己身上不同的“我”。
开天眼是为了突破人的局限性,开慧眼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人的局限性:一是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二是看不到自己身上有很多个“我”。
中国民间有“三岁看八十”的说法,意思是三岁的那个你会一直在你心里、在你脑袋里,左右你,直到八十岁。三岁的你没有离你而去,五岁的你没有离你而去,十岁的你没有离你而去……到八十岁的时候,你至少有八十个“我”,甚至更多。
每个人都背负着过去,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很多个“我”,这些“我”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左右我们当下的行为。
我们到企业搞变革,企业的人个个都同意,执行起来却个个不同意。为什么?表决的时候是当下的“我”,做的时候其他的“我”就不愿意了,给奖金、加薪水都没用,不执行就是这么来的。
谈恋爱的时候你和她海誓山盟,可最后你又背叛了她。什么原因?那时的你同意,但现在的“你”不同意。你下决心戒烟,可今天不抽,明天又忍不住想抽。为什么?过去的你控制了你,你奈何不了自己。
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受过去的你支配,不受你今天的个人意志支配。今天的“我”未必是真正的“我”,因为今天的“我”只是很多个“我”之一。所以,了解自己好难。
从当下所做的事去了解自己,了解那个躲藏得很深的过去,就是开慧眼。
从当下的事了解自己,从当下的自己了解过去的自己,得跟苦打交道。人的痛苦来自过去跟现在不统一。过去你为非作歹,现在你想做一个好人,怎么做你都觉得自己不像一个好人;过去你穿衣服邋里邋遢,现在穿一套一万元的西装,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土。
过去跟现在怎么统一?靠苦来统一。
你过去经常干坏事,现在想做一个好人。但想干坏事的那个“我”会经常冒出来折磨你,你要承受这个苦,要“看着”那个干坏事的我、那个不讲信用的我、那个经常捣蛋的我重新来一遍。有生就有灭,只要你扛得住,那些“我”就会灭掉。跟现在的你相矛盾的“我”一个一个灭掉以后,你就会得到一个干干净净的我,就是现在的我,其实就是无我。把过去的我都空掉了,你现在想什么就会做什么,还要一个“我”干什么呢?
过去的我无形无相,看不见。你能通过现在做的每一件事觉知你的过去,觉知那么多个看不见的“我”,你的慧眼就算开了。开了慧眼的人,能够从现在反思过去。
开天眼是一种整体观、全局观,开慧眼是因果观——现在的事情是果,因在过去。一个是空间观,一个是时间观,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全新的时空观。这正是我们真正做好管理的切入点。
我们要树立新的时空观:既要看到别人的问题,也要看到自己的问题;既要看到自己的感受,也要看到别人的感受;既要看到现在,也要看到过去。
改变人,制度、考核只是外在条件,那是缘。我们不要只在缘上做文章,我们还要种因。怎么种因?让员工今天按你的要求做,明天按你的要求做,天天按你的要求做,让现在的一个一个的他按你的要求去产生,这么多个现在的他累积起来,未来的他就一定如你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