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盘白酒操作手法随着安徽口子窖自2000年起在中高端白酒市场的强势崛起,成为二线白酒企业及品牌操作区域市场的榜样,这一模式被总结为“盘中盘”白酒营销模式倍受推崇。实际上,在口子窖高歌猛进的背后,遇到了各地白酒地方新品牌的复制式狙击,“盘中盘”已经成为消耗企业资源黑洞的挡箭牌,再一次落入“将特殊方法包装为普遍规律”的中国营销理论怪圈中。
让我们从口子窖的起源看所谓“盘中盘”的真相:
口子窖是安徽淮北口子酒厂于1999年开发的中高端白酒新品,当时的安徽白酒正是金种子衰弱、迎驾称雄40~50元中档主流市场、文王贡主导30~40元中低端主流市场的时代,而100元以上就是传统名酒天下。口子窖横空出市,价格定位在65~80元中高档价格空间,时势造英雄,口子窖在安徽白酒市场上演一出高端变主流的营销大戏。如何做的呢?
第一,产品进行了彻底的差异化,产品力突出。
从包装上,内瓶打破传统的透明式白玻璃瓶而采用古色古香的陶瓶,形状恰如峨冠袍带的风流雅士举杯邀月;外盒采用两截式铁皮六角形,底座可以当作烟灰缸使用,最大化了外包装的价值;酒体上,改变当时主流酒52°,将酒体变为46°并制造出“清香型”白酒的新概念,给饮用者带去别具一格的清香体验;重量上更是打破传统一斤酒一瓶的思路,变为一瓶酒九两(450ml),制造一个小噱头。
第二,是主攻战场的选择。
就口子窖推出时的安徽白酒市场环境而言,全面推广是没有可能的。无论是当时口子酒厂的资源还是产品高定位在市场上的鹤立鸡群,都决定了不可能采取全省普遍撒网的上市策略。更关键的是,口子窖在安徽啤酒营销的新尝试里看到了安徽市场推广的“按钮点”——省会合肥。客观地说,合肥在安徽确实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从1998年安徽啤酒界引领风潮的新产品都创造了中高端市场的营销奇迹:从1998年的圣泉黑啤、1999年的喜宝啤酒到2000年元旦上市的零点啤酒,无一不是从合肥市场的爆破开始在半年里红透安徽全省的。
第三,渠道的选择。
在上述啤酒品牌的背后是安徽圣泉啤酒公司及为其提供全程服务的金鹃国际广告公司,两家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与口子酒厂领导人均具有良好的关系。因此,口子窖攻打合肥市场几乎自然地落在了合肥酒水经销商两大户之一的合肥百维食品饮料公司身上。合肥百维公司在1998年前在合肥只能算是二线经销商,主要经营维维豆奶、百事可乐、金种子酒等,1998年接手喜宝啤酒的新品推广,在经过圣泉与金鹃的反复推动后,树立了“直供酒店终端”的运作系统。更重要的是,在推广喜宝的过程里,培育锻炼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一流的促销员队伍,圣泉在1999年2月-5月甚至将省内唯一一家企业独资培养的花鼓灯艺术团的演员也送上了高档酒店促销的前台,引起较大的市场反响。这样,百维公司就具有了强大的终端推广能力,当时的百维其实在不觉之中建立了如同舒蕾的终端拦截体系(今天已经成为合肥酒水饮料行业的超级大鳄)。
第四,推广次序的选择。
产品的中高档定位+百维公司在中高档酒店的优势,口子窖在合肥的推广顺理成章地变成从高端渗透的推广次序,也就是“盘中盘”所总结的以小盘(A级高档酒店如合肥的金满楼、香格里拉)带动中盘(B级中档酒店),最终影响大盘(C类酒店、超市、零售店)的“品牌扩散”路径。
其背后的消费动因“机理”是:首先吸引白酒的重度消费者,经常并且有经济能力(商务)或机会(政府官员)在即饮终端消费白酒的一群人。这群人虽然生活风格、职业背景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被称为TGMP(目标人群聚集地)的场所——高档酒楼。
于是这些被戏称为“高酒龄嗜酒者”的一群人成为中高档白酒的“意见领袖”,他们在带动、影响白酒新潮流的产生。上述推广次序及其背后对意见领袖级消费者的把握,综合而言就是所谓的“盘中盘”模式。
随后的事情是行业内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口子窖开始全国扩张,“盘中盘”操作手法被各地快速有效地复制,南京、苏南(苏、锡、常)、北京、西安几个大城市先后被攻破,口子窖在央视推出“国色天香”“真藏实窖”等版本TVC广告,品牌广受关注,一个拳头产品救活一个企业的营销神话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