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供应链管理的哲学—Be water , My Friend

当人们去思考一件事的终极,往往牵涉到哲学问题。世人熟知的李小龙先生,不但是一位电影明星,武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在电影《龙争虎斗》里借此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不要思考!直觉!它就像一个手指指向月亮,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否则你会错失天空中所有的月亮光华。(Don’t think! Feel! It’s like a finger pointing a way to the moon . Don’t concentrate on the finger or you will miss all the heavenly glory.)

这一段哲学对白同样也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上。很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都取得瞩目的成就,例如丰田的精益模式,ZARA的极速模式。它们的许许多多的处理方式,使用的管理模式都被拆解并演化成不同的学说。于是,为了学习并成为这些一流的企业,模仿,追求并强调某些方法论达到极致。诸如追求5S,什么都讲求JIT模式等等,实际上这种行为正如李小龙先生所说的,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了。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让整体运作更顺畅,更快,更有效率,更低成本,更能满足客户需求。某种方法,某种观念是帮助达成目的,而非目的本身。

供应链本身就是复杂的,有些地方可以能够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而有些又跳出条条框框而不能被约束。每一间企业的供应链模式都必然有所不同,对方能运用成功的方法,往往都是匹配其企业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而达到成功最大化。然而当别的企业应用的时候,内外部条件不一致,就往往事倍功半。

不管从这本书,抑或是别的著作,我们能够获得很多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技巧,概念等,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都能够适用在身边的周遭。若把Zara的模式完全套入到Uniqlo中,也一样行不通。重要的就是学会这些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这正如李小龙先生的水哲学一样:清空你的思绪,就像水一样,无形无式。当你把水倒进杯子里,它就变成杯子的形状;当你把水倒进瓶子里,它就成了瓶子的形状;当你把水倒进茶壶里,它就变成了茶壶的形状。(Empty your mind . Be formless , shapeless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 to a cup ,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water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当处于不同的供应链,根据不同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因应其特征,而非生搬或者强硬套入,反而要像水一样,调节自己去适应所处的供应链特点。茶壶是不能把水装成瓶子的形状,若要形成瓶子的形状,就把它倒入瓶子里。

这本书里所写的一切,只不过是提供一些形状,一旦需要把水变成某种形状,那么书里的任何知识,公式或者理念,就是提供这些形状,让从业者在不同场景获得变换。当要精益的时候就精益,当要敏捷的时候就要敏捷。

任何一种成功且先进的供应链体系或者供应链的思维都不是能够随便套用并且取得成功,比如模仿丰田推行精益的企业多不胜数,比如学习Zara极速供应链的也为之不少,实际上能够成功的寥寥可数。所谓的成功,不是一个方面,一个时间段的,而是持续的整体的,这都是丰田或者Zara追求并实行的。

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招式变幻的伟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启迪。(Let your mind like water without bondage, forms the changing great can get enlightenment in the water)。

供应链中彼此的关系都是复杂又变化的,绝非稳固和恒久。在这个过程中的活动产生许许多多的实证,当然有些实证已经在别的一些供应链案列中很好地展现并且被各种专家大师所归纳出结论,只是这些都是它们自身固有体系中得出来的先进理论。这既代表了这些供应链管理的优点,但是也是受着它们供应链特点所束缚而成的。

丰田精益生产上的安通灯使用,JIT的实施,Zara为了极速的空运配送,似乎让人们觉得应该在供应链管理上增加更多的东西,才会让它们得到成功,事实上,这些都是它们为了追求供应链上的成功而创造出来的独特,也是由于它们供应链上的复杂和多变性而增加的非单纯。

这其实和李小龙先生说过的【记住,要让人去创造方法,而不是让方法去创造人,所以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别人预想的招式之中】,道理是一致的。正因为它们创造了出这些方法,而模仿它们的人却是绕过方法去创造人,把自己的企业束缚在丰田或者Zara的招式中,实际上效果就不怎么样。

李小龙先生把功夫的修炼分为了三个阶段,实际上供应链管理从业者也必然有这么的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也许一无所知,也许只是约莫,但是这个阶段却往往是展示本真的阶段。我们会在这个时候管理库存,不断地追求库存成本的最小(或许是库存量的最小化,或许是仓储成本等压缩),不断追求运输费用的便宜,这个时候也许不懂什么物流理论,但是却是本真的自我。

艺术阶段。这个时候,有人教他这样那样的方法,学习各种理论,方法,毫无疑问已经对供应链有科学并可以说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却是最危险的,就是会追求一些方法的极致而被束缚,丧失了自我的本真。不管打着精益,打着六西格玛或者其他什么高深理论的旗号,它们实际上往往就把招式强行套用,当然他们这些精通这些招式,然而这些招式却往往令他所处行业的进展反而变成阻碍。

无艺术阶段。经过多年严格而艰难的训练之后,不会强迫自己想招式,强推或者照搬理论,而是像水一样,调节自己去适应他所处的供应链特点。

任何理论能够存在必然有道理,我们必须不断去学习,了解那些方法,理论的详细,它们所处的行业特征,它们所展现的高明之处,只有不断兼收,在自己领域的相似部分运用他们,那么思维就如水,并能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伟大,当然也因此启迪,并能冲破供应链中的阻碍。

希望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做到:Be Water , my Friend!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也是相互的。不管从自己的经历,还是从他人的经验。我也期待着彼此得到更多的探讨,一起进步。别忘了,在我的公众号:林梦龙,等着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