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搭了块白板,开始给大家讲解进行裁剪的思路,大家也都围在在白板的周边,开始认真地关注着。为了讲清楚裁剪,我们第二个了解的是如何进行裁剪。马丁敲白板说,记下这块儿的重点是:搞清楚都能裁剪什么,不要乱裁。
(一)裁剪的原则
裁剪之初,我们要了解组织环境首先要确保合规,毕竟作为一个项目先要明白我们所在组织,以及组织所在行业的一些标准或者规范。避免我们裁剪中将一些行业政策的规定、组织对外的承诺、审计的要求等。听起来确实有些大,和项目层面不沾边。但是作为一个项目组织裁剪时要先搞清楚的,尽最大限度地确保“Do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
为了确保“Do Right Thing”,我们先建立本次项目的裁剪原则:
(1)符合企业的组织规定,好的裁剪是要适合组织有现状。
(2)符合项目的交付目标,项目管理最终就是产出交付成果,所以裁剪要为交付目标负责。
(3)符合客户价值,我们的价值交付怎可少了客户价值?
(4)符合项目干系人各方利益;要想项目成功,必须符合干系人各方利益,裁剪也不例外。如果裁剪不符合干系人的利益,干系人也不会支持,对于项目那是打击性的。
(5)符合项目团队协作。裁剪要团队认可才行,如果不能让团队更好地协作,为了做流程而做流程,这种形成主义也终将将项目推向失败。
(二)明确可裁剪的对象
进行裁剪需要了解所在组织的支持环境和项目的交付目标,我们之所以反复的强调这两点,也是因为这两点是我们项目做裁剪的核心因素之一。以此来明确我们要裁剪的目标范围,即明确我们到底可以裁剪什么,裁剪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我们的裁剪的期望。
马丁引用了PMBOK专业体系中对于裁剪对象的描述,我们从项目交付的视角来看,可裁剪的对象,分别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含开发方法)、项目过程、参与及程度、工具、方法和工件。也就是我们要选择项目交付模式及具体过程、干系人参与项目及参与程度、使用的工具,以及项目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输出的交付物。
我们列个表来聊聊裁剪的对象和项目的期望,如表5-5所示。
表5-5 裁剪的对象和项目的期望
裁剪对象 | 裁剪期望 | |
项目生命周期 | 组织现有的模式VS我们可以选择的模式 | |
项目过程 | 组织允许的调整VS我们想做的调整 (增加、修改、取消、混合及调整) | |
参与 | 干系人参与 | 组织环境支持的参与程度VS我们需要的参与程度 |
团队参与 | 组织可提供的团队人员及能力VS交付目标需要的人员及能力 | |
项目组权限 | 组织可接受的放权程度VS成功交付需要的自治程度 | |
内外部资源 | 组织可协调的内外部资源VS我们能管控的内外部资源 | |
工具 | 组织可提供的工具VS我们需要使用的工具 | |
方法和工件 | 组织已有的VS我们想用的 |
通过以上列表的清晰对比,就看出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全场,真是恰到好处的总结,全员爆笑。开心之余大家也从一堆的概念中知道了如何裁剪的“真谛”。大家也不觉得这个裁剪意义重大,不应该被“裁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