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推广服务外包商大多是由之前“代理商”转变而来的。之前的代理商主要有三种类型:省区代理型、区域代理型与自营团队型。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缩紧,省区、区域代理型很难有生存空间,而且厂家真正需要的是外包商的开发能力、一线临床能力、学术推广能力,而不是分销能力。
首先,我们要对外包商进行调整和优化。对老外包商,要重新进行评估,逐步替换那些不配合、没有学术转型意识、没有直营团队、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外包商。在新外包商的选择上,要把好关,除基本的个人信息外,一定要了解其直营团队、渠道资源、产品结构、学术推广能力等情况。
1.直营团队情况。要了解其直营团队人数、直营团队学历背景、直营团队的工作经验,也要重点考察直营团队的管理能力,比如是否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明确的绩效指标,是否有常态例会,例会的开展的情况怎样,等等。具体了解方式,可以与其代表直接沟通,也可以通过参加其例会以评估其管理能力。
2.渠道资源情况。要了解其与哪些配送商有过合作,在哪些医院终端有过临床工作,与终端的哪些KOL关系较好。通过对商业渠道的了解,有便于企业渠道的规划,而医院终端的临床经验,直接影响与其签订的合约范围。很好的KOL的关系,可以给后期学术推广工作带来便利。具体了解方式,可以向行业伙伴打听,最好是能与代表沟通或参与其例会。
3.产品结构情况。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外包商的终端临床能力很强,但是因为其产品多,对我司产品关注度不足,没有全力以赴对我司品种进行推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选择新的推广外包商上,就要做好调研工作。“强扭的瓜不甜”,我们选择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是最合适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就是其产品结构类型与我们相符,并且不超过5个以上的品种。另外,要想保证其对产品的关注度,就要在前期签订合同上下功夫,在后期的服务上做到差异化,在学术推广工作上给予支持和帮助,重点帮扶其代表成长。
4.学术推广能力情况。外包商不具备学术推广能力是很正常的情况,但其必须要有学术推广意识,这样企业推广部肩负起学术推广工作的重任,外包商才可能积极配合。在前期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外包商的学术推广相关计划指标(会议指标、项目指标、培训指标等),如果学术活动指标没有达成,会有相关的处罚措施。
以上四个指标,就是推广服务外包商的入围标准。但在现实中,能同时满足这四项的外包商很少。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阶段性需求,酌情处理。在客户管理系统中,建立体系化的外包商资源库,并进行常态化更新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