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经销商算完经济账,也许很多业务人员都会热血沸腾,“以小搏大”原来就是这么回事,有了辞职创业的冲动。殊不知,经销商能不能赚钱,投入产出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体客户评估至少需要包括下线网络评估、资金实力评估、客情关系评估三个方面。 下线网络评估 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尤其是批发型经销商,核心能力在于符合销售条件的网点数量。在网络评估方面,建立在质量之上的数量评估,对“算盘式营销”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某照明企业2011年五金渠道网络(以五金日杂店、社区店为主)拓展为例,看看五金渠道大客户(一级经销商)开发的网络评估是如何开展的。第一步,确认渠道层级:确认五金渠道的设置为一级经销商——二级批发客户——五金网点。第二步,定义渠道网点特质:我们定义,在五金渠道只有三种类型的终端属于符合销售条件的终端。(1)水电工转型的五金门店。老板以前就是水电工,展示杂乱,产品销售以开关、电线、洁具为主;(2)建筑小包工头开设的五金门店。老板以前做建筑装修,展示杂乱,产品销售品类多且杂,包括大量的板材、油漆产品;(3)零售型五金门店。建店时间5年以上,产品展示规范,以家庭即买即用的替换型产品为主。第三步,评估客户网络: 现有某潜在的五金渠道一级客户,经调查核实,该客户共有市县级批发能力客户65个,每个二批客户下辖符合销售条件的三种类型零售终端不低于50个,另由一级经销商直接供货的符合销售条件的零售终端200个。业务人员今年准备给该客户下达900万元出货任务,问今年该客户能否完成出货任务(假设不考虑渠道库存)?经验数据:行业经销商下辖网点转化率为60%;每个合作的三种类型的零售终端,该品牌年销售额在6000元以上。 预估二级批发商出货数据:(二批数量×转化率)×(符合销售条件的五金终端数量×转化率)×五金终端年销售额=(65个×60%)×(50个×60%)×6000元/年=702万元预估直供终端出货数据:直供终端网点数×转化率×五金终端年销售额=200个×60%×6000元/年=72万元预估批发出货与直供出货合计年销量:二级批发商出货数据+直供终端出货数据=702万元+72万元=774万元因774万元<900万元,故该潜在一级客户完成全年的出货任务存在一定难度。 小贴士:这是一个典型的在行业经验数据基础上,得出统计数据评估新客户的案例。包括首先确认出货终端的特征,再统计潜在客户下辖的符合这种特征的网点数量,最后依据经验数据(网点转化率和网点销售额)预估可能的出货数据,与目标数据(销售任务)对比、判断。 资金实力评估 我们评估经销商的资金实力,不能只是现金能力,还应该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运营资金的四项指标:现金、库存、应收、应付。其中相对重要的就是现金支付能力和应收变现能力。 (一)现金支付能力的评估 现金支付能力=(期间单次最高现金进货额+期间单次最低现金进货额)/2 (二)应收变现能力评估 在财务对应收变现的评估中,有两个常用方法,一个是期间平均法,一个是倒推法。原理简单,通俗易懂,可以作为业务人员评估经销商应收变现能力的参考方法。 1.期间平均法 应收变现天数=(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间销售额)×期间天数以某经销商1~6月份销售和应收账款为例,单位(元)。 表6-11某经销商1~6月份销售和应收账款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合计日均销售额200001700018000200001400021000/总销售额6200004760005580006000004340006300003318000应收账款2500030000850001200003100006000001170000 1~6月份的应收变现天数:=(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间销售额)×期间天数=[(25000+30000+85000+120000+310000+600000)/(620000+476000+558000+600000+434000+630000)]×181天≈64天4~6月份的应收变现天数:=[(120000+310000+600000)/(600000+434000+630000)]×91天≈56天假设该经销商给予下线客户的平均信用期限为30天,通过应收变现天数的比较说明:1~6月份该经销商的欠款回收较预期推迟了34天;4~6月份虽然欠款回收也推迟了26天,但比1~6月份的应收变现提前了8天。这说明4~6月份的账款回收速度比1~3月份快,且经销商的赊销回款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2.倒推法 倒推法是以最近的一个月开始,用总的应收账款减去最近一个月的销售额,直至接近余额小于最近一个月的销售额后,用此余额与最近一个月日均销售额的比值,得出的剩余天数加上前面应收账款耗费的天数,就是销售应付变现总天数。这种应付变现天数的计算方法注重最近的账款回收业绩,而非全年或半年的业绩,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1~6月份,经销商的应收账款总额:=25000+30000+85000+120000+310000+600000=1170000元用1170000—630000(6月份的销售额,天数:30天)=540000元用540000—434000(5月份的销售额,天数:31天)=106000元106000元相当于4月份平均5.3天(106000÷20000)的销售金额那么,最近三个月的应收变现天数:=30+31+5.3=66.3天 平均应收账款额=期间应收账款总额×(应收变现天数÷期间天数) 故1~6月份平均应收账款=117万元×(64÷181)≈41.37万元。 仍以应付变现表格为基础,某经销商1~6月份销售额331.8万元,期间应收总账款117万元,平均库存60万元,期间最大单次现金订货额32万元,最小单次现金订货额10万元,公司授予其信用额为30万元,请确认该客户的整体运营资金。 运营资金=期间现金支付能力+库存+期间平均应收账款—应付=(32万元+10万元)/2+60万元+117万元×(64÷181)—30万元=92.37万元 小贴士:经济危机来了,人人都喊着要把现金攥在手里,把仓库里的货物变现。但真正在危机中从容不迫的,是那些平时就把现金管理当做“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的企业和个人。 客情关系评估 评估客户关系,我们常用三个指标:(1)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缺货率指标,即缺货率=期间未能满足的订单次数/期间总共接单次数;(过程指标)(2)被评价客户生意占下线网点整体销量的比例;(结果指标)(3)下线网点对被评估客户的主观评价。(综合指标)缺货率在前面已有介绍,这节就不再剖析;第三个指标我们通常采用将定性评价变为定量评价的方法。如将被评估客户的印象分为5个等级,很满意(10分)、满意(8分)、一般(6分)、不满意(4分)、很差(2分),让全体下线客户给出对应等级,汇总后形成我们对被评估客户基本衡量指标。由于这个指标偏定性强,所以这里不做重点介绍。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第二个指标:被评价客户生意占下线网点整体销量的比例。通常来说,上下线关系良好,合作关系就持久稳定,经销商对下线网点的生意渗透也就越多,第二个指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衡量和评估经销商的客情关系。虽然下线网点期间销售的真实数据较难获得,但我们可以采用抽样的方式获得一定数量下线网点的整体销售数据、被评估经销商经营品类的销售数据。简单的做法是:直接取这些比例算术平均数,就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被评价客户生意占下线网点整体销量的比例。以下表(表6-12)为例。 表6-12计算被评估经销商经营品类占下线门店整体销售比例(单位:万元) A门店B门店C门店D门店E门店F门店G门店H门店I门店J门店K门店L门店平均数被评估经销商经营品类销售额8121022181320112519169/下线整体销售额30245080553060201201004520/经销商销售占比26.67%50.00%20.00%27.50%32.73%43.33%33.33%55.00%20.83%19.00%35.56%45.00%34.08% 被评估经销商经营品类占下线整体销量比例=被评估经销商经营品类销售额/下线整体销售额 被评估经销商经营品类占下线门店销量比例可以是一个算术平均数,这样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用统计学里的区间估计值这样的深度数据(这个方法后面会介绍),这取决于数据处理者的需求。重要的是,即使得出了占比值,评估者也要有经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做对比,这个经验数据就是优秀经销商正常占下线销量的比例。
【识干家直播间】总编替你问专家时间:4月22日晚7:30专家:程绍珊,著名营销实战专家,迪智成咨询创始人,清华/人大/厦大等多所高校商学院营销课程主讲。近30年国内企业战略营销管理咨询成功经验,创新实践了深度分销、价值营销、“1+N”全渠道模式,取得了见利见效的骄人成绩。LTC/铁三角:向华为学销售管理 1季度,企业过得怎样?短期"卷"自己,长期创新突破一季度过去后,我走访了几十个企业,上了十几次课,见了上百个学员。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压力依然很大。家装行业能保住去年的量就不错了,工程机械行业虽然量在增加,但价格在下降,出现"增利增量不增利"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很明确:短期卷死自己卷死对手,长期创新突破。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供应链产能过剩,加上工程师红利,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给比亚迪配套的一家上市公司就面临年降10%的压力,因为王传福要"以价换量"。在这种情况下,宁丢利润不丢市场,宁丢价格不丢客户。降价后要通过降本增效、挤压供应链来应对,长期则要通过产品升级、进口替代等创新方式突破。用1/2的价格1/3的交期冲击竞争对手,华为凭什么?华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摸索出了一套以项目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运营机制。华为早期也面临前后台脱节、项目扯皮等问题,后来通过不断试错,总结出了配合LTC流程的项目管理机制和前线铁三角模式。LTC(LeadtoCash)就是把大客户营销从获取信息到回款的全流程拆解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明确动作、工具和方法。这样就能实现分工协作,配套产生了铁三角模式。最早在非洲市场,华为连续丢标后尝试让客户经理、技术经理、销售经理捆绑作战,效果非常好,这个经验后来被总结推广。铁三角配合LTC流程,实现了以竞争对手1/2的价格、1/3的交期冲击市场。这不是一个固定部门,而是随项目成立而成立、随项目结束而解散的虚拟团队。华为的"铁三角"到底是什么?铁三角有三个核心角色:第一个是客户经理,他是项目的主心骨和经营者,负责客情关系、项目盈利和客户满意度,是与竞争对手PK的第一责任人。第二个是技术专家,负责售前技术支持,给客户种草、引导需求。在大项目投标中,拿到标书之日可能就是出局之时,因为标书参数往往已被竞争对手操控。技术专家的作用就是引导客户需求,设置竞争壁垒。第三个是交付经理。合同签订才是与客户关系的开始,交付环节最容易出问题。销售往往会过度承诺,交付经理提前介入可以把客户关注的做多,把客户不关注的做少,避免后期扯皮。这三个角色是核心,根据项目需要,可能还会加入法务、金融专家等其他角色。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的"铁三角"项目分三类:战略性项目:对公司未来发展、品牌影响力有关键作用。比如医疗设备企业要打入某省第一家三甲医院,这就是"插旗行动"。这类项目要集全公司之力,由高层亲自带队。竞争性项目:对区域市场或细分赛道有重要影响,需要压制竞争对手。通常由销售总监或大区经理带队,部门负责人担任方案和交付经理。财务性项目:主要是为了盈利,由区域经理自行负责,配备技术专员即可。此外,还要考虑项目难易程度。完全定制化、技术储备不足的项目,即使金额不大,也要配备专家资源。而客情关系好、标准化的项目,可能客户经理就能兼任技术角色。项目结束,"铁三角"去哪儿了铁三角是按项目而生,随项目结束而解散的流动团队。成员来自各个部门,项目结束后回到原部门。他们带回来的是客户评价和项目分成——项目收益要分一部分给派出部门。这种机制有三个好处:一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专家可以同时参与多个项目;二是部门有动力培养人才,因为派出人员越多,部门收入越高;三是部门会主动支持项目,因为项目成功才能获得分成。一仆侍二主,到底听谁的?铁三角成员既要对项目负责,又要对原部门负责,看似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但实际上:首先,项目组是利益共同体,项目失败大家都受罚,成功都能分钱,这种机制促成了协同意愿。其次,当部门工作与项目冲突时,成员会自行协调优先级。因为两边都是"娘家",会主动寻求平衡。第三,公司有明确的流程和角色分工,出现分歧时以客户为导向,谁买单听谁的。最后,成员最终要回原部门,这种归属感促使他们主动协调两边关系。"铁三角"出现角色冲突时,听谁的当铁三角内部出现分歧时,遵循以下原则:1.  客户经理对项目经营结果负总责,在重大决策上有最终决定权2.  技术问题尊重技术专家的专业判断3.  交付可行性以交付经理的评估为准4.  出现重大分歧时,升级到项目管理委员会裁决关键是要建立事前共识机制,在项目启动时就明确各角色权责和决策流程。3招,让销售"铁三角"和中后台"丝滑连接"让铁三角与中后台部门顺畅协同,关键有三点:第一,利益机制。中后台部门的收入部分来自项目分成,铁三角成了他们的"内部客户"。这就像海尔的市场链机制,用内部市场化拉动协同。第二,业务流程可视化。LTC把销售流程分阶段、定里程碑,每个阶段需要哪些部门支持一目了然。我们简化华为复杂的六级流程为一张看板图,让各部门能自主对齐。第三,赋能支持。建立知识库和AI智能体,常见问题中后台能快速响应,特殊问题组织专家支持。销售管理的真理:三分管理,七分?铁三角的强大印证了一个销售管理真理:三分管理,七分机制。中国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不能靠复杂的管理体系,而要依靠机制激发活力。华为做LTC时也不是现在的规模,而是刚解决生存问题时就开始导入的。这套机制的精髓在于:体系结构化、简单化、可视化,主要驱动力来自机制而非管理。任正非的天才之处在于提炼出了适合中国成长型企业的管理模式。理解了LTC的底层逻辑,草根企业也能用!很多企业觉得华为的LTC太高大上,自己用不了。其实关键是要理解底层逻辑:LTC本质是把暗箱操作的大项目销售变成可视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华为能管到5毛钱的事,你可以先管5块钱的事,总比暗箱操作强。导入时要根据企业管理水平决定颗粒度。华为的区域经理做的事,你可以让部门经理做;华为精细核算的,你可以先算统账。建议先易后难,先从重点项目、大客户开始用LTC和铁三角,小项目仍按老办法。等模式成熟后再全面推广。华为LTC(销售管理流程)高大上,中小企业怎么用中小企业导入LTC要注意:1.  选简版工具:我们用一张看板图简化华为复杂流程,企业可以用6张Excel表先跑起来2.  老板要坚定:这是一把手工程,要打破个人跑单帮的舒适区3.  团队达成共识:建立"四共"原则——共识、共创、共担、共享4.  找外脑陪跑:可以参加我们3天2夜的特训营,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实践中,3-6个月能初步导入,1-2年可以固化。很多十几人的小企业用这套方法也能拿下千万级项目。一张图,拆解华为LTC销售管理流程我们把华为复杂的LTC流程简化为一张总看板图,包含:1.  商机判断:项目分级(战略/竞争/财务)2.  立项管理:确定铁三角构成和授权3.  项目引导:技术方案和交付规划4.  投标签约:控标策略和合同谈判5.  交付回款:验收标准和回款计划6.  客户管理:关系维护和转介绍这张图让各部门能自主对齐,不需要复杂系统,用Excel表就能驱动。销售"铁三角"LTC,ToC企业能不能用?LTC和铁三角不仅适合ToB,很多ToC行业也能用:定制家装:客户经理(销售顾问)+技术专家(设计师)+交付经理(安装工)团购特渠:客户经理(团购业务)+产品经理(方案设计)+服务经理(配送售后)农资销售:客户经理(业务员/经销商)+技术专家(作物专家/AI数据库)+服务经理(农技服务)关键看客户是否是组织性采购、是否需要解决方案。只要采购行为是商业性的,铁三角机制就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