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运营:房地产运营管理体系3.0【编辑严选】S
-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新阶段调整期,房企的经营策略有必要由“冲刺跑”调整为公司“稳健跑”与项目“变速跑”。
在“稳健跑”阶段,大运营管理体系能够帮助房企聚焦经营品质的持续提升。所谓大运营是指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以财务经营为导向,以现金流和利润为核心,以计划管理为主线,以货值管理为基础,实现全项目、全周期、全专业的高效统筹经营,确保“储—建—融—供—销—存—回—结”8阶段动态一体化适配经营策略,最终实现公司经营目标。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现金流核心逻辑的分析应用,对现金流回正与利润影响要素的管理,房企可以实现精准的投资决策、精准的经营与产品定位以及更高效的内部协同,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利润率,抵抗经营风险,进而实现快而有效的发展,促进房企有品质的增长。
这本书从大运营的定义、核心理念和价值出发,结合房地产核心经营逻辑下的优秀经营模式和现金流曲线来阐述房地产业务与经营密不可分的关系,重点讲述了房企构建大运营管理体系的步骤与方法,最后对大运营的落地保障进行了说明。"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大运营
第一节 大运营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 004
一、从计划运营到大运营 / 005
二、大运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 / 014
第二节 大运营的价值 / 019
一、管理新势能:升级管理角色,助力经营战略 / 019
二、定位指南针:前置策划与经营路演,确保精准投资与操盘 / 022
三、健康体检仪:“8 阶”健康体检,洞察经营风险 / 027
四、经营调节器:TVPC“两管两控”,实现弹性运营 / 030
第二章 房地产业核心经营逻辑
第一节 什么是最佳经营 / 035
第二节 现金流与经营模式 / 038
一、现金流曲线的基本概念 / 039
二、现金流回正及影响因素 / 042
三、三类经营模式与经营定位 / 050
第三节 业务与经营的关系 / 056
一、大运营管理体系“3 全”:全项目、全周期和全专业 / 056
二、业务场景变动对经营结果的影响 / 059
第三章 大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六步法”
第一节 定方向:确定经营模式及项目经营定位 / 072
一、经营定位中常见的问题 / 073
二、经营定位匹配模型构建 / 076
第二节 展计划:制订经营计划 / 087
一、三年经营计划 / 087
二、年度经营计划 / 092
三、项目经营计划 / 099
四、项目节点计划 / 103
第三节 明指标:梳理核心经营指标 / 110
一、经营指标体系构建逻辑 / 111
二、经营指标字典的建立与应用 / 115
三、经营指标质量保证工具:主数据 / 125
第四节 建标准:建立差异化的项目开发标准 / 132
一、标准之差异化开发路径图 / 132
二、标准之差异化标准工期 / 140
三、标准之大运营数字标准 / 150
第五节 管动态:“两管两控”与经营健康体检 / 157
一、管计划:计划管理与考核 / 158
二、管货值:全周期货值管理 / 163
三、利润与现金流监控:动态反映财务经营状态 / 174
四、经营健康体检:及时知悉并防范经营风险 / 199
第六节 配机制:匹配的支撑机制 / 207
一、会议决策机制 / 207
二、激励机制 / 216
第四章 大运营管理体系落地保障
第一节 组织保障:大运营组织建设 / 229
一、机制构建:大运营工作小组助力运营升级 / 230
二、责权升级:六大责权匹配大运营机制升级 / 236
三、团队升级:能力提升,变“管控”为“自驱” / 240
第二节 产品保障:产品标准化体系 / 260
一、产品标准化体系对房企经营的三大作用 / 260
二、产品战略、策略、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 / 264
第三节 工具保障:经营决策分析模型及信息化系统 / 271
一、经营定位差异化的测算分析模型 / 272
二、经营监控分析模型 / 272
三、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联动及看板管理 / 278
后 记 / 293"
-
¥199.00
编辑严选
-
-
盈利模式2本套:盈利原本就这么简单+透析盈利模式【编辑严选】S
-
《盈利原本就这么简单》
盈利,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盈利,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商业现象。揭示盈利的秘密,始终是商业学科的中心任务和热门话题。
该书跨越业务与财务的的边界,运用会计、财务、营销、金融、战略、经济、文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视角,深入分析了市值、利润、毛利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可持续增长率等一系列与盈利密切相关的指标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企业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深刻揭示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与规律。
该书语言直白,思想深刻,可读性非常强,适合企业家、创业者、公司高管及财经类专业学生阅读。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2009~2012年,四本与商业模式有关的著作《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慈善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先后推出,这些书都是从整体上对“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做的系统阐述和分析。随着这四本书的热销,有必要对商业模式中核心要素的原理、特色商业模式类型做单独的介绍。本书是一个开始。
盈利模式是“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的核心要素之一,关注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中交易定价的内容,其分析、创新与设计,往往会为焦点企业实现巨大的企业价值,并为参与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带来满意的交易价值。
盈利模式创新、设计的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能够把握其背后的机理,则盈利模式创新、设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会徒劳无功。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主要内容为:
清晰定义盈利模式,介绍了其分析工具;
从利益相关者、资源能力切入,阐释了盈利模式的收支来源;
介绍了固定、剩余和分成;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顾客定价;拍卖等不同收支方式;
讲述了收支来源、收支方式相结合的组合计价以及盈利模式的综合应用;
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盈利模式原理,《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穿插很多经典企业实践,并以公案(商业模式微案例)的方式呈现。
目录
《盈利原本就这么简单》
导言盈利是一种复杂的现象6
篇企业家要会讲故事9
企业家要会讲故事10
一、故事也是生产力10
二、什么样的故事别人愿意听11
三、如何讲故事别人才会相信13
第2篇读懂企业'八卦图'15
读懂企业'八卦图'15
一、老祖宗为什么要画'八卦图'15
二、企业'八卦图'说些什么事儿16
三、如何判断企业的'吉凶悔吝'19
第3篇毛利率是个毛东西20
毛利率是个毛东西20
一、毛利润就是带毛的利润20
二、毛利率高低和什么有关21
三、离开毛利率就没法活吗23
第4篇人人要懂市盈率24
人人要懂市盈率24
一、市盈率是怎么来的24
二、市盈率意味着什么25
三、市盈率由什么决定26
第5篇实业如何与资本打交道27
实业如何与资本打交道27
一、资本是天使还是魔鬼27
二、资本到底是个什么鸟28
三、实业如何与资本共舞29
第6篇般生意三条路31
般生意三条路31
一、老板应该求何果,种何因31
二、哪些因素决定盈利水平高低32
三、杜邦方程式揭示的商业秘密35
第7篇企业到底增长多快合适37
企业到底增长多快合适37
一、光长个头和块头不能叫成长37
二、高速成长是一场巨大的挑战38
三、良性发展必须有理性的态度40
四、良性发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42
五、企业增长速度到底多快合适43
第8篇经营企业要学会'过河拆桥'45
经营企业要学会'过河拆桥'45
一、什么样的企业赚钱46
二、企业利润从哪里来的46
三、竞争壁垒有什么价值48
四、经营者要有壁垒意识49
五、建立壁垒有哪些路子50
第9篇世上本没有利润52
世上本没有利润52
一、利润是个什么东西52
二、挣的钱都到哪儿去了54
三、挣的钱可以随便花吗55
四、利润水平越高越好吗57
五、经营要以利润为中心吗58
0篇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过人之处61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过人之处62
一、大师境界,无人企及62
二、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62
三、财富尽在人性当中65
1篇学习巴菲特,做真诚的投资者66
学习巴菲特,做真诚的投资者66
一、按'内部记分卡'行事66
二、嘴在哪里,钱放哪里68
三、诚则明矣,明则诚矣69
2篇企业家要跟李嘉诚先生学做人71
企业家要跟李嘉诚先生学做人71
一、人生境界,有高有低71
二、没有自我,一事难成72
三、固守自我,就此止步74
四、放下自我,海阔天空74
五、改造自我,永无止境76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序一
序二
绪论 盈利模式: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
盈利模式并不等同于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不只是定价
盈利模式: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
本书安排
致谢
第1章 收支来源之利益相关者
引子:你需要的全部东西都可以免费
盈利模式寻宝图:从PM0到PM11
互利共生:寻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
免费不是问题,收费才是
获得高价值的利益相关者
广告模式的根本:获得 的关注度
小结:让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持续互动
第2章 收支来源之资源能力
引子:小浣熊的大生意
定义:收支来源之资源能力
资源互补,形成借势
获取资源能力的两种方式
资源能力获取方式背后的战略驱动力
使用权比所有权 为重要
利用资源能力设计盈利模式
延伸设计:资源能力落差形成盈利模式设计源泉
第3章 固定、剩余和分成
引子:嘉兰图如何从固定收费转向分成收费
定义:固定、剩余和分成
固定贡献和可变贡献
交易价值:谁能为合作体创造 大价值
交易成本: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交易风险:如何管理不确定性
固定、剩余和分成的决策矩阵
小结:固定、剩余和分成的灵活组合与变形
附录:影响固定、剩余和分成的其他因素
第4章 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引子:一个淘宝,多种收费
定义: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从进场费到分享费: 定价,价值提升
从分享费到进场费:简单定价,成本节约
风险的识别与对策
小结:盈利模式背后的博弈结构差异
第5章 顾客定价:对一千个哈姆雷特定价
引子:“看着给”的餐厅
定义:顾客定价
信息不对称下的不定价决策
顾客定价带来价值提升
慎重采取“顾客定价”
小结:顾客定价与传统定价的比较
第6章 拍 卖
引子:服装也可以用拍卖
定义:拍卖定价
诱导竞争出价实现价值 大化
交易成本、风险下的综合效率抉择
一个拍卖,无穷组合
何时采取拍卖定价:稀缺性造成的强谈判能力是关键
第7章 组合计价(上)
引子:美国运通的百夫长卡反其道而行之
定义:组合计价
产品组合计价
第8章 组合计价(下)
消费群体组合计价
产品组合计价&消费者组合计价综合使用
第9章 盈利模式的综合应用
引子:神圣的宗教定价
商业地产的三国演义:万达、SOHO、深国投商置
选秀新爆点:“ 女声”VS“中国好声音”
廉价航空:节约时代之选
职业体育组织: 成功的足球俱乐部VS 伟大的篮球联盟
-
¥137.00
编辑严选
-
-
餐饮营销2本套装:餐饮新营销+企业采购控制实战手册【编辑严选】S
-
《餐饮企业采购控制1+1实战手册》
对餐饮企业来说,供应链是一切的基础,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餐饮企业是否能长久运营、运营半径*远能触达哪里,都由供应链来决定。因此,强大的供应链是未来餐饮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餐饮企业采购控制1+1实战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餐饮企业采购部门管理、常见采购方式、网络采购管理、食品原料采购、酒水饮料采购、其他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采购谈判管理、采购安全管理、验收作业控制和库存作业控制等。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模块化设置,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相关知识点;实操性较强,尽量做到去理论化、注重实操性,*大化地满足读者希望快速掌握餐饮企业管理和服务技术的需求。
《餐饮企业采购控制1+1实战手册》不仅可以作为餐饮企业管理和采购控制人员学习、提升的手册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小百科”,还可以作为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岗位培训的参考资料。
《餐饮新营销 : 经营管理全指导》
本书聚焦餐饮企业转型,为读者展现了全面系统的餐饮企业营销管理体系,不仅提供第一线的实践素材和经验教训,还紧跟餐饮业*新趋势和业态发展,提供*前沿的研究成果,可作为了解餐饮行业全貌的知识库。
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十三个章节。第一部分两个章节,主要分析了传统餐饮企业现实中的营销痛点与困境,通过洞察环境变化,挖掘餐饮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餐饮企业未来的营销创新方向。第二部分三个章节主要讲述了餐饮企业如何规划、制定营销相关战略,涉及餐饮企业如何做好定位、如何做品牌战略规划、如何应对未来的竞争、采取何种区域扩张模式。第三部分五个章节全面系统地讲述了餐饮营销的相关策略,从第六章至第十章依此讲述了选址策略、产品-价格策略、服务策略、品牌传播与推广策略、大客户营销策略等。第四部分三个章节讲述了餐饮企业应如何建设营销组织、如何发育和提升营销能力、如何打通内部服务链、如何建立全员营销的文化与机制、如何给员工赋能与培训等一系列组织能力与意愿的策略与方法。
本书作者所在团队多年为颐海(海底捞)、狗不理(海鸿餐饮)、阳坊涮羊肉、麦克思汉堡(大兴餐饮)、正大集团等企业提供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希望本书能够为传统餐饮企业家、高层管理者和新进入者提供全面的知识系统,为中国正在转型升级的传统餐饮企业提供一些启迪和思考。
目录
《餐饮企业采购控制1+1实战手册》
导 读 打造餐饮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1
一、餐饮供应链的发展特点 1
二、餐饮供应链的发展痛点 3
三、餐饮供应链的发展模式 5
四、餐饮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7
五、餐饮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9
第 一章 餐饮企业采购部门管理 11
企业建立部门组织是为了分工合作,让专业的人来
做专门的事。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使得每个
成员都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
展,是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组建规范化的采购部门 12
二、明确合理化的岗位职责 15
三、制定正规化的管理制度 18
【范本】××餐饮企业采购管理办法 21
四、培养高素质的采购人员 24
相关链接 餐饮企业培训误区 27
第二章 餐饮企业常见采购方式 29
餐饮采购是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餐饮采购约
占餐饮成本的三分之一,是餐饮进行食品加工前的第 一
道关卡。所以说,餐饮成败的三分之一来自采购,合理
的采购方式可以为餐饮节约成本,缩短劳动时间,减少
浪费和降低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统一采购 30
二、统一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30
三、本地采购与外地采购相结合 31
四、联合招标采购 31
五、供应商长期合作采购 34
六、同一菜系餐饮企业集中采购 34
七、农餐对接——向农户直接采购 35
八、自建原料基地 37
第三章 餐饮企业网络采购管理 39
当人们都在京东、淘宝熟练购物的时候,作为中国
产业规模最大的餐饮酒店行业,也要顺应时代潮流,采
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互联网思维改变餐饮酒店传统的
采购模式,让采购便利起来,运营规范起来。
一、互联网对餐饮采购的影响 40
二、餐饮企业网络采购的好处 40
相关链接 制约餐饮业网络采购的因素 42
三、餐饮B2B采购 43
相关链接 美菜供应链3.0+无忧体系 45
四、餐饮O2O采购 47
五、餐饮App采购 50
第四章 餐饮企业食品原料采购 57
食品原料是餐饮企业的主要采购物资,餐饮企业必
须明确采购程序,确定采购质量标准和采购数量标准,
以确保采购到优质、安全的食品原料。 57
一、食品原料采购程序 58
二、原料采购质量控制 60
三、鲜活类原料采购数量控制 61
四、干货及可冷冻储存原料采购数量控制 63
五、叶类蔬菜采购标准 65
六、根茎类蔬菜采购标准 68
七、瓜果类蔬菜采购标准 70
八、豆类蔬菜采购标准 72
九、菇菌类蔬菜采购标准 73
十、水果类采购标准 74
十一、猪肉采购标准 77
十二、牛肉采购标准 79
十三、羊肉采购标准 80
十四、禽肉采购标准 81
十五、其他肉类附属产品采购标准 83
十六、活鲜采购标准 85
十七、冰鲜采购标准 86
十八、鱼糜制品采购标准 88
十九、海产干货采购标准 88
二十、谷类原料选购标准 91
二十一、豆制品采购标准 93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劣质豆制品 94
二十二、植物油采购标准 94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地沟油 95
二十三、调味品采购标准 96
二十四、签订食品供应合同 99
【范本】××餐饮企业食品供应合同 99
第五章 餐饮企业酒水饮料采购 101
酒水的销售利润在某些餐饮企业的营业利润中占很
大的比例。目前,市场上酒水的品种非常多,选购哪些
酒水、如何保证酒水的品质及保有适量的存货,如何以
合理的价格购入等,这几项是酒水采购时要重点考虑的
问题。
一、白酒采购 102
【范本】白酒销售陈列协议书 105
二、啤酒采购 106
【范本】啤酒销售合同 108
三、葡萄酒选购 111
【范本】葡萄酒供货合同 114
四、饮料采购 116
五、确认酒水采购单 118
第六章 餐饮企业其他物资采购 121
除了食物材料、酒水之外,家具、餐具、厨房设
备、员工工作服、日常消耗品也是餐饮企业正常经营中
必不可少的物资,也必须纳入采购控制范围之内。
一、家具采购 122
相关链接 餐饮企业家具选购常识 124
【范本】××餐饮企业家具订购合同 125
二、餐具采购 127
【范本】××餐饮企业餐具购销合同 130
三、厨房设备采购 132
【范本】××餐饮企业厨房设备采购安装
合同 134
四、员工工作服采购 136
相关链接 员工工作服特性 137
【范本】××餐饮企业工作服购销合同 138
五、日常消耗品采购 139
第七章 餐饮企业供应商管理 143
随着餐饮行业竞争的加剧,供应商管理工作被越来
越多的餐饮企业所重视。有效地进行供应商管理,可以
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和库存水平,加强信息共享,改善相
互之间的交流,保持相互之间操作的连贯性,从而提高
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供应商开发 144
二、供应商评价 147
三、供应商审核 151
四、供应商考核 153
五、采购合同审查要点 154
六、制定供应商管理规定 155
【范本】××餐饮企业供应商管理规定 156
七、供应商合同管理 158
第八章 餐饮企业采购谈判管理 159
谈判是指买卖双方经过研究、计划及分析,最后达
成互相可接受的协议或折中方案的过程。这些协议或
折中方案里包含了所有交易的条件、价格、品质、交货
期、配送、检验、付款及索赔等内容。 159
一、采购谈判规划 160
二、收集采购谈判资料 162
三、制定采购谈判方案 165
四、选择采购谈判队伍 166
五、确定谈判地点 168
六、明确谈判立场 169
七、采购谈判沟通技巧 170
八、采购谈判禁忌 172
九、采购员询价技巧 175
十、讨价还价技巧 176
相关链接 采购谈判技巧中价格谈判的“价格
关系” 179
第九章 餐饮企业采购安全管理 183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大众的视
野,“地沟油”“瘦肉精”“假牛肉”“染色馒头”等
频频出现。作为餐饮企业,要赢得更大的市场,必须为
食客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而这必须从食品源头抓起,
也就是说采购时就要关注食品安全。 181
一、识别食品安全级别 184
相关链接 绿色食品选购要点 187
二、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189
三、查验索取有关票证 189
四、把好验收质量关 190
五、做好进货索证及验收记录 191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节选 192
六、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 193
八、了解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性危害因素 195
相关链接 餐饮企业禁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
添加剂 196
九、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物理性危害因素 197
十、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97
十一、签订食品进货安全协议书 199
【范本】食品供货安全协议 199
第十章 餐饮企业验收作业控制 201
验收是控制食材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想做好验
收工作,必须有称职的验收员、有合适的验收场地、有
科学的验收设备、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并要做好防盗、
防作弊工作。
一、配备合格验收员 202
二、验收场地要求 203
三、验收设备、工具要求 203
四、餐饮原料验收程序 204
五、直送商品验收 205
六、配送商品验收 208
七、食品验收标准 210
八、生鲜商品验收标准 210
九、肉类检验检疫票据验收 211
十、肉质检验验收标准 212
相关链接 常见餐饮原料送货“猫腻” 213
十一、验收需做好防盗工作 216
十二、不同类型退货管理 216
第十一章 餐饮企业库存作业控制 215
食品原料的库存管理与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一样,对餐饮产品的质量和食品成本的控制有着举足轻重
的影响。要搞好库存管理工作,就应该了解食品原料的
储存特点,明确库存工作的目的,掌握库存管理工作的
要领。
一、做好物品出入库记录 220
二、引进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221
三、明确食品储藏区域要求 222
四、餐饮原料存放原则 222
五、餐饮原料干藏管理 223
六、餐饮原料冷藏管理 224
七、餐饮原料冻藏管理 225
【范本】××餐饮企业冷冻库管理规定 227
八、酒水保管与储藏 227
九、原料出库管理 229
十、仓库定期盘存 229
十一、库外存货盘点 231
十二、内部原料调拨 231
十三、仓库安全管理 232
十四、仓库卫生管理 233
《餐饮新营销 : 经营管理全指导》
导读 1
第-部分 现实的营销困境与创新方向 4
第-章 传统餐饮企业的营销痛点与困境 4
一、千店一面,无特色,顾客没感觉 5
二、顾客难来,更难留 8
三、没新菜不行,有新菜也无效 9
四、手段盲目,入不敷出 10
五、没人懂营销,全靠老板瞎琢磨 10
六、何以陷入种种营销困境 11
第二章 环境变了,该怎么办 16
一、宏观环境变了 17
二、行业竞争格局变了 20
三、消费升级了 24
四、环境变化带来新的挑战 25
五、环境变了,如何应对 26
第二部分 餐饮营销新战略 38
第三章 餐饮企业如何定位 38
一、STP战略 39
二、餐饮市场如何细分 40
三、餐饮目标市场的选择 42
四、餐饮定位方法 48
第四章 餐饮品牌战略 62
一、餐饮品牌建设与升级核心要素 63
二、规划与管理餐饮品牌 68
三、不同品牌的发展之道 77
第五章 餐饮竞争战略 80
一、餐饮业主要商业模式及解析 80
二、商业模式选择策略与建议 84
三、区域扩张战略 89
第三部分 餐饮营销新策略 96
第六章 选址策略 96
一、餐饮选址到底选的是什么 97
二、餐厅选址的八大误区 9
三、餐饮选址的十大策略要点 101
四、典型餐饮选址案例解析 104
第七章 产品—价*策略 105
一、产品-价*定位的原则 106
二、餐饮产品的层次 107
三、产品线策略 111
四、菜品动态管理机制 116
五、新品上市策略与流程 118
六、定价与调价策略 121
第八章 服务策略 123
一、如何定位你的服务 123
二、提供哪些服务 125
三、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127
第九章 品牌传播与推广策略 132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原则 133
二、整合营销传播体系构建 134
三、品牌危机管理 143
第十章 大客户营销策略 145
一、餐饮大客户有哪些 146
二、餐饮大客户的产品-价*组合策略 147
三、餐饮大客户的开发与维护策略 155
第四部分 餐饮营销组织建设与能力提升 157
第十一章 提升营销能力 158
一、现实中营销能力的缺失 158
二、发育营销能力 159
第十二章 打造内部服务链 174
一、营销与供应链的协同 175
二、营销与研发的协同 177
三、营销与财务的协同 181
第十三章 全员营销 183
一、树立全员营销理念 184
二、构建全员营销管理机制 186
三、为员工赋能 188
四、全员营销的企业文化建设 189
-
¥177.90
编辑严选
-
-
企业经营3本套:基业长青+让经营回归简单+打造你的盈利系统【编辑严选】S
-
《基业长青》
如何建立一个伟大且长盛不衰的公司?有思想的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年度流行语”般稍纵即逝的管理概念,他们渴望获得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管理思想。
正如柯林斯和波勒斯所写:“这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甚至不谈及拥有某种公司展望。这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有关高瞻远瞩公司的书。”
在两位作者这个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他们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进行深入研究,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它们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什么使这些公司不同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呢?它们拥有什么别的公司所不具有的法宝呢?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柯林斯和波勒斯超过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全书涉及数百个具体的例子,并被组织成了紧密的实用概念框架,适用于各个层次的经理人与创业者,为致力于在21世纪建立长期繁荣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宏伟蓝图。
《让经营回归简单(升级版)》
在《让经营回归简单(升级版)》中,宋新宇博士站在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从战略、客户、产品、员工、成长、经营者自身等七个方面,归纳总结出简单有效的经营法则。是宋新宇博士多年来在对众多企业服务过程中,总结出的真正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简单。
《经营:打造你的盈利系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走过了西方企业上百年走过的路。一路下来,打打杀杀,磕磕绊绊,有挫折,有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改变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企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过去行之有效的套路和模式不再有效。
面对未来,企业有几种选择:一是用旧模式做旧产业。二是用新模式做旧产业。三是,用旧模式做新产业。四是用新模式做新产业。毫无疑问,旧产业、旧模式将被淘汰,资源和机会将向新兴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靠拢。
如何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如何选择有效的经营策略?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是所有不甘于平庸的经营者,都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未来的企业该怎么搞?
本书深入探讨了经营诸要素,以及经营与其它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了商业模式“三明治”图、六要素构成图等模型和工具。这些模型和工具,兼具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也可以帮助读者设计和塑造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书的特色,就是把商业模式放到经营的框架中去审视和把握,把经营问题放到企业整个系统中去审视和把握,从而使得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更有高度,对商业模式的设计更有可操作性。
目录
《基业长青》
1 翘楚中的翘楚
2 造钟,不是报时
3 利润之上的追求
4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5 胆大包天的目标
6 教派般的文化
7 择强汰弱的进化
8 自家成长的经理人
9 永远不够好
10 起点的终点
11 构建愿景
后记 基业长青问答
附录1 研究事宜
附录2 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的
附录3 图表
《让经营回归简单(升级版)》
前言 当危机来临
第1篇 让战略简单
1 不做潜力低于1个亿的生意
2 #容易做的就是第一
3 不能做第一,就做#一
4 做好企业的8个关键点
5 管住成本,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盈利
6 比利润更重要的是什么
7 要傍大款,更要走自己的路
8 复制,复制,复制
9 什么样才是好企业
10 “隐藏冠军”的成功密码
第2篇 让客户简单
11 客户并不是越多越好
12 裁减“坏客户”,关注“好客户”
13 挑剔的才是好客户
14 老客户万岁
15 如何让客户找你
16 应收款管理的逻辑
17 口碑营销
18 与客户“结婚”
第3篇 让产品简单
19 产品决定未来
20 最难做的是简单
21 好产品让业绩提升50%
22 “无敌价格”模式
23 企业不用自己的产品很要命
24 引爆产品的秘密
25 分享的胸怀
第4篇 让员工简单
26 有关高管的5个大问题
27 经营者要关注“中梗塞问题”
28 员工的力量
29 建好和管好销售队伍使业绩提升50%
30 帮助骨干向经营者学习
31 对员工来说,发展空间比薪水更重要
32 学会拒绝
33 员工最想对经营者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第5篇 让成长简单
34 如何把企业做大
35 为什么企业大了,反而不赚钱了
36 家族企业也可以做大
37 企业的扩张路径
38 要创新,但不要折腾
39 成功的标准:剩者为王
40 如何让企业变得不赚钱
41 最好的顾问就在您身边
42 守业也是创业
43 成为百万富翁,一年还是七年
第6篇 让经营者简单
44 经营者决定成败
45 做经营者的不易之处
46 经营者如何重新点燃自己的激情
47 一个经营者的遗嘱
48 经营者#大的过失是什么
49 经营者常犯的37个错误
50 经营者的错误
51 什么样的人才能赚大钱
52 买“自己”这只股票@赚钱
53 经营者的宿命与企业家精神
54 知天命,尽人事
55 你最想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后记
《经营:打造你的盈利系统》
一章 未来的经营怎么搞4
一、环境在发生什么变化5
二、过去的做法还有效吗6
三、未来的企业要怎么搞8
第二章 重新认识经营9
一、盈利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9
二、经营其实是一门更大的学问10
三、商理很深奥,经营也不容易11
第三章 跟德鲁克学经营12
一、德鲁克研究经营的方法12
二、经营的本质是创造顾客14
三、经营的起点是确立使命16
第四章 经营与管理18
一、捋清概念再说事18
二、把经营放在前头19
三、要以经营为中心19
四、别让管理拖后腿20
五、两手抓,两手硬21
第五章 使命:企业经营的灵魂22
一、使命,出使命令22
二、使命,使用生命23
三、企业使命三要素24
第六章 商业模式就是经营方式28
一、商业模式就是经营方式28
二、商业模式的前世今生29
三、商业模式在说什么事31
第九章 打造你的竞争壁垒33
一、什么样的企业赚钱34
二、企业利润从哪里来的34
三、竞争壁垒有什么价值36
四、经营者要有壁垒意识37
五、建立壁垒有哪些路子38
第十一章 经营如何从无到有41
一、打出套路来41
二、干出章法来41
三、做出格局来44
第十二章 好模式是打磨出来的45
一、让奇迹在我们身上发生45
二、模仿是创新的必要步骤46
三、尝试要大胆但不能盲目48
四、要为奇迹发生预留空间49
五、好模式都是打磨出来的50
第十三章 经营忌跟风52
一、赚钱的永远是少数52
二、人多的地方不可去53
三、成事为什么那么难54
第十四章 走自己的道才是王道55
一、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呢56
二、鱼有鱼道,虾有虾道56
三、走自己的道才是王道57
第十五章 找对自己的位置很重要58
一、定位不只是品牌形象定位58
二、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多重要59
三、和大众顶着来没有好结果60
四、为什么商家都争着做一60
五、除去做一还有哪些活法61
第十六章 经营企业需要系统思考63
一、好心为什么总是办坏事63
二、复杂事情难以简单处理64
三、科学并不等于正确有效66
四、看到世界的全貌和真相67
五、从根上梳理和解决问题69
-
¥305.80
编辑严选
-
-
创业3本套:商业计划书+创业要过哪些坎+二次创业【编辑严选】S
-
《创业从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始》
针对初创公司,中小型企业,从整体布局,细节着手,打造立体商业计划书。结合计划书每部分,细化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和材料支撑。特别是用数据补充和案例分析给商业计划书力透纸背的力量。通过展示想法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亮点、人才优势、竞争实力、核心技术、赢利模式、营销计划、财务计划、规避风险、tui出途径等,将企业发展方向与企业融资需求完美展示。
《创业要过哪些坎》
创业?!以前是有个想法,凑点钱,找几个人,什么都没想就开始了。事实上,这样的创业给创业者带来的并非成功和荣耀,而是惨痛的失败和破产。
很多人创业后,都悔不当初:应该多想想,多分析分析,多观察观察再开始。
可该想什么?如何分析?观察什么?没有人知道。
《创业要过那些坎》以作者15年的创业咨询工作经验,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商业理论,实践方法论,像大家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解决方案。
海量创业者评价,如果早看到《创业要过那些坎》,当初就能更快成功了。众多知名创业风险投资把它作为投资目标必读书目。
同时,企业变革不过是再次创业,《创业要过那些坎》的内容对变革的发动者也大有裨益。
《企业二次创业成功路线图》
企业一次创业成功后,如何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转型?本书对企业所处的这一具体阶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给出了一幅企业二次创业经营突破、管理提升的成功路线图。
1、想清楚。要大取大舍,从机会主义走向战略导向,选择合适的机会,避免陷入新机会、多元化机会的陷阱。
2、搭班子。解决转型后的人才困局:领军团队。班子是决定推动各项战略任务成败的关键。
3、责权利。解决企业成长后的动力缺失问题,“责”是目标承诺,“权”是分权手册,“利”是目标激励方案。
4、建轨道。没有管理的权力是脱缰的野马,必须建立起战略运营、财务、人力、审计等条线组织与功能,确保大家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形成“玻璃箱”的透明机制,保障组织健康。
5、育梯队。随着经营的突破,业务的扩展,迟早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梯队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书给出了推动企业完成二次创业转型的关键路径,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
目录
《创业从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始》
第1章
初创公司为什么需要商业计划书
一、初创公司商业计划书的作用
(一)理顺商业模式与关键点
(二)打动VC并融到钱
(三)识别盲点,增强叙述与表达
二、优秀商业计划书应具备的特点
(一)优秀商业计划书8要素
(二)5秒内让投资人产生打开并读下去的欲望
(三)案例:大佬周鸿祎眼中的BP玩法
三、面对不同类型VC时商业计划书的不同
(一)个人天使投资
(二)机构非专业投资
(三)专业投资基金
第2章
如何让商业计划书既符合逻辑又好看
一、“故事”很重要
(一)饱满而流畅的商业故事非常重要
(二)讲好创业故事的4个技巧
二、调研市场数据,让故事落地
(一)调研行业数据的9个权威方向
(二)生成数据报告及在商业计划书中的展现方式
三、 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流程
(一)用思维导图构建整体思路大纲
(二)纸面草稿,逐点审定修订
四、讲演PPT制作要点
(一)至多不超过20页,避免过多专业用语
(二)每张片子都有要点,越是重要的内容越靠前
(三)少文字,多图表,可视性强
(四)不造假,但要学会适度美化
(五)针对投资人问题不断改进
五、从投资人视角撰写商业计划书
(一)投资人的基本思维模式
(二)了解投资人及其投资基金的诉求、周期
(三)分析特定投资人既有项目及其个人习惯
第3章
如何完美展现公司现状与业务背景
一、公司的定位与愿景
(一)公司定位:能一句话说清的才最有力
(二) Idea:创立公司的出发点
(三)时间表:公司发展规划基本时间表
(四)愿景:上帝视角最能打动人心
二、公司业务背景
(一)具体阐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点
(二)产品针对的用户痛点,杜绝伪需求
(三)市场机遇:蛋糕足够大投资人才有胃口
三、产品市场现状
(一)市场结构与分销渠道
(二)消费者画像
(三)产业链上下游状况
第4章
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一、阐述产品竞争优势的7个维度
(一)优势竞争产品三要素:成本、效率、用户体验
(二)平均获客成本与产品定价策略
(三)市场细分:占领垂直市场
(四)差异化竞争:做最能占领用户心智的产品
(五)营销策略:有无病毒传播能力
(六)渠道策略:哪些渠道有D家优势
(七)地区策略:产品将在哪些地区集中发力
二、竞争壁垒与护城河的构建
(一)构建高品牌认知度
(二)推升进入成本
(三)构建多重准入壁垒
三、未来竞争优势:凭什么你能笑到最后
(一)面对当下竞争对手与巨头的生存优势
(二)大量竞争对手涌入后如何保持优势
第5章
核心团队:初创公司的Z大价值所在
一、梦幻团队最能打动投资人
(一)创始团队出身背景与从业经历
(二)牛人的兼职与全职要说清楚
(三)人脉关系很重要
二、团队配置分工介绍
(一)创始人:为什么你能做成这件事
(二)创始团队职务与负责业务
(三)重点任职经历与行业经验展示
三、关乎后续发展与稳定的组织架构
(一)创始成员持股比例分配
(二)期权预留:如何持续找到优秀人才
第6章
为投资人带来信心的运营现状
一、投资人关心运营数据的3个方向
(一)了解公司过去的发展情况
(二)验证商业模式与增长策略是否奏效
(三)窥探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商业计划书运营数据3突出
(一)突出关键发展节点
(二)突出用户及销售方面的关键数据
(三)突出增长趋势
三、尚无优势数据时怎么办
(一)多讲发展进程与执行情况
(二)对未来的信心是关键
第7章
公司赢利水平与财务预测
一、投资都是为了赢利赚钱
(一)商业模式:让投资人看到广阔空间
(二)赢利水平:公司当前收入、毛利润、净利润状况
二、财务分析:投资人最关心的部分
(一)财务模型:公司现金流及融资后成本走向预测
(二)资产负债表: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
(三)财务计划:谨慎保守更容易活下去
(四)投资回报:能否持续为投资人创造财富
第8章
企业估值与融资需求
一、如何设定合理的企业估值
(一)企业估值的3种主流方法
(二)企业估值过高也将带来后续麻烦
二、出让股权比例的计算方式
(一)初创公司最多一次出让15%股权
(二)股权稀释的计算方式
三、列出明确的融资需求
(一)资金运营计划:未来12个月重点发展方向
(二)资金到账方式:不同细节差异极大
(三)资金到账时间表:做好心理战、持久战准备
第9章
风险说明与tui出机制
一、阐述投资风险时的窍门
(一)投资均有风险不必太过讳言
(二)选择性表达投资风险的技巧
二、有风险,但也有积极的应对方法
(一)做好融资后可能的风险事件预测
(二)多准备应对投资人眼中的风险
(三)列出规避、应对风险事件的有效方法
三、tui出机制:让投资人更安心
(一)上市tui出:回报率最好的tui出方式
(二)并购tui出:溢价并购也是一种成功
(三)清算tui出:投资失败但并不会全赔
(四)积木旅行A轮融资后tui出获得5倍回报
第10章
商业计划书的展现细节完善
一、巧妙布局:让投资人一眼看到最关心的
(一)越是重要的内容越放到前面
(二)两版计划书,一版仔细阅读,一版PPT演示
二、多用图表,注重视觉直观设计
(一)图形最能展现逻辑并凸显重点
(二)不同类型图表的侧重点与交叉应用
三、巧用数据打动投资人
(一)关键点都要搭配权威数据
(二)选择Z具煽动性的数据表达方式
第11章
初创公司商业计划书附录与实战案例
一、商业计划书附录的力量
(一)商业计划书附录的作用
(二)附录应重点展示的8点内容
二、商业计划书发送及演示注意事项
(一)发送商业计划书的注意事项
(二)商业计划书PPT现场演示注意事项
三、初创公司商业计划书实战案例
(一)通常需4~6周准备时间
(二)融资5000万元的爱尚鲜花商业计划书解读
《创业要过哪些坎》
推荐序 Ⅰ
第一章 创业和变革
———重新开始的决心
章首语 002
第一节 3762 例失败案例阐述一个真理: 所有的变革,
本质上, 都是重新开始 003
第二节 不管是从 0 到 1, 还是从 1 到 N, 目的都是 N 009
第三节 没有对错, 亦无因果, 只有概率 014
第二章 先要有一个好的想法
章首语 020
第一节 没有找到好的想法时, 乱动就是亏损 021
第二节 Sails 帆船要素法则: 如何检验一个想法是优
秀的还是糟糕透顶的? 023
第三节 预防群体性盲目乐观
———事前验尸法、 换位辩论法 032
第四节 好想法的来源 034
第三章 充分规划创新的商业模式
章首语 042
第一节 商业模式创新
———好想法的 “商业化路径” 043
第二节 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七步走 045
第三节 高效 “动能” 三要素: 依赖性、 可见性、 易得性 071 …
第四节 “商业模式创新 + 成熟的创新技术”
———撬动收益的杠杆 081
第四章 设计商业计划书, 并招募变革的团队
章首语 088
第一节 商业计划书的四大用途 089
第二节 一份吸引人的商业计划书应该这样写 094
第三节 用全新的组织构架, 支撑你的商业建筑 114
第三节 用全新的组织构架, 支撑你的商业建筑 136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中的实时反馈系统
章首语 140
第一节 慢乌龟、 快兔子和一飞冲天的火箭 141
第二节 逐步建立 “自动驾驶” 的公司的实时反馈系统 145
第三节 以科研精神, 制定实时反馈系统的指标和逻辑 157
第四节 定期维护, 使之高效运转 165
第六章 融资和扩张
章首语 172
第一节 让正确的人 “买” 你的股权 173
第二节 提防 “对赌” 风波 192
第三节 融资之后的各类 “大坑” 195
第四节 “有勇有谋” 的扩张计划 198
第五节 “8 - Shoes” 八只鞋扩张法则 202
第六节 商业模式的复制成本 210
第七章 外部资源
———创业公司的杠杆
“章首语” 220
第一节 富足的外部资源
———君子善假于物 221
第二节 换个思维方式, 你或许能发现, 自己并非是
“势单力薄” 223
第三节 建立利用外部资源的 “超级可信度” 227
第四节 让小公司 “如虎添翼”
———创业外部资源库 231
第五节 令人垂涎三尺的 “早有预谋”
———如何核实外部资源? 238
第六节 宁缺勿 “错配” 240
第八章 优化团队架构, 使之能胜任
章首语 248
第一节 观念的博弈
———公司与人才之间的零和博弈 249
第二节 新颖的人才观
——— “创业者之家” 人才计划 252
第三节 到底什么样的人, 才算是人才? 263
第四节 创新的创业团队构架 270
第五节 建立边界规则的 “失控” 管理 276
第六节 “裂变式” 创新 281
第七节 指数型动力 284
第八节 人力资源成本向人力资源资本的转变 287
第九节 未来的公司与团队 289
第九章 低调的神奇力量
章首语 292
第一节 创业那点事儿
———正确解读创业初心 293
第二节 让你做的事, 代替你要说的话 300
第三节 “网红型” CEO 的危机 306
第四节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内刃更锋利 309
第五节 低调具有强大的力量 315
第十章 收割创新成果
章首语 320
第一节 成功者的 “窘境” 321
第二节 如何更明智地判断: 应该是 “见好就收”,
还是 “勇往直前”? 326
第三节 “见好就收” 的最佳方案 338
第四节 “勇往直前” 的选择路径 344
第五节 把握时代的 “魔咒” 354
第十一章 正确面对失败的创业, 也会大有收获
章首语 358
第一节 失败是常态 359
第二节 你能 “正确地” 失败吗? 363
第三节 他山之石, 如何攻玉? 370
第四节 不能陷入 “持续性失败的陷阱” 380
第十二章 为创业买一份 “保险”
章首语 386
第一节 别让充足的创业资本金 “害” 了你 387
第二节 “All in” VS “在职孵化” 392
第三节 “二次” 创业的投资心态 396
第四节 情怀 1%, 规划 99% 402
参考书目 408
致 谢 410
《企业二次创业成功路线图》
第一章成长的困境与突破
第一节困境1:机会变成“陷阱”
机会很重要
机会往往成为“陷阱”
第二节困境2:“缺人才”是一种宿命
“英雄”变成“狗熊”
“狮子”与“羊”的分化
“家长的统一”还是“统一的家长”
“脖梗阻”与“腰软”
第三节困境3:加强了“管理”,却丧失了“动力”
管理确实该加强
一管就死
第四节困境的本质
机会--不平衡--跳跃发展--组织缺钙
小船--大船--舰队的转型
第五节突破的关键
经营突破,把机会变成战略
关键在于“选择”和“能力”
动力保障: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
总结:战略--领军人物--体系保障
第六节走出困境应秉承的核心理念
以空间换时间
不完美中前进
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回归系统
第二章想清楚--战略是一种选择
第一节根据“产业理想”做选择
企业的两种状态
战略状态下的选择
第二节基于“未来”做选择
规模增长和价值增长
如何思考“未来”:一个电器零售连锁企业
如何思考“未来”:IT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第三节怎样选择,怎样组合
选择的五个因素
选择形成“业务组合”:老母鸡、小母鸡、公鸡、小鸡
“业务组合”的两个误区
第三章想清楚--战略是一种模式
第一节盈利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
“模式”是什么
想厘清模式要回答的3个问题
第二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路径1:“产品-产品组合-产品价值链-产业系统”
路径2:“客户-客户组合-客户价值链-客户系统”
路径3:“做平台”--91手机助手
第四章想清楚--战略是一种壁垒与能力
第一节危机是因为“没有壁垒”
第二节如何形成战略壁垒
观点1:汤普森的《战略管理》
观点2:迈克尔?波特的总结
观点3:斯莱沃斯基的《发现利润区》
第三节战略是一种能力
打造竞争壁垒的能力
一个电声元件代工企业的例子
第五章想清楚--战略是一种路径
第一节战略是走出来的
战略是基于现实的实践过程
战略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
第二节英特尔:走出来的“行业标准”战略
存储器的先驱和领导者
冬天突然来临,订单像春雪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何去何从--江湖大哥拱让地盘
决策--只是因为有人承担责任
并不是灵感乍现,或是先知的神秘天才,
战略就隐现在日常经营中
成为IBM主导的个人计算机体系中的一员
计算机行业的瓶颈就摆在眼前
英特尔的未来又处于两难
成立IAL(架构实验室),迈出关键一步
第一炮--PCI总线的研发,其实伴随着犹豫与质疑
PCI总线的成功:成功有偶然,更离不开
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细致工作
英特尔的启示
第三节走好战略的第一步:一家电池公司
第六章领军团队
第一节联想的领军团队
失败与成功--联想同一时期的两次多元化
领军人物的时间资源有限--联想的复盘
联想的六虎上将--柳传志为什么选择他们
联想的领军人物标准
第二节复星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双主业并进,有了“赢天下”的根据地
基于机会,快速多元化发展
重视领军团队,成就卓越发展
第三节领军人物的特点--我的总结
第四节领军团队的解决路径--“买豹”、“选豹”、
“育豹”
“买豹”--买到的是豹子而不是猫
“选豹”--挖掘出组织内的隐形“豹”
“育豹”:避免临时抱佛脚,构建
人才体系--GE的案例
“育豹”:避免临时抱佛脚,构建
人才体系--联想的案例
第五节打造领军人物路径小结
第七章领军团队的培养
第一节领军人物培养的盐碱地
“创业者情结”
“大业务员”现象
“诸侯”现象
“管理早熟”
第二节如何破解盐碱地问题
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型
“大业务员”向“管理者”转型
“诸侯”与“同路人”
“管理早熟”是因制度建设误入歧途
理清“萧何”型人才与“韩信”型人才
第八章组织体制
第一节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把枪交给谁--“警察”还是“小偷”
是战略管控还是操作管控--都不是,是“在路上”
第二节“在路上”的管理方式
怎么管:纵向管,抓主线
怎么管:不是审核者,而是组织者
怎么做: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没做到位
怎么做: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没有理解本质
第三节为谁用枪:管理的误用
权力驱动与市场驱动
制度第一还是经营第一
第四节建立起“块状班子”组织结构
保证“党指挥枪”--团队复制与系统复制
高层组织:块状组织与线状组织
形成块状组织--关键在于议事规则
“块状班子”组织--如何有效利用委员会
第五节事业单元的组织模式--业务没膨胀,但
组织已膨胀
第九章管理机制
第一节吉化事件
为什么没有活力
激发员工活力需要一个机制系统
第二节活力机制设计的常见现象和误解
职位等级:给钱可以,给“位子”却很困难
薪酬等级:外部不平衡容易解决,内部不平衡的解决却很困难
人才等级--人到用时方恨少
考核:考核失灵的关键在于目标管理
第三节目标管理与竞争流动
目标管理:目标的本质内涵是贡献与改进
竞争流动:没有竞争流动,管理体系就会“死机”
第四节活力机制设计中的润滑系统
领导方式:干部的表率胜过一切管理
组织氛围: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
第五节事业牵引:既要讲利益也要谈理想
第十章结语--突破成长的陷阱
第一节想清楚、搭班子、责权利、建轨道、育梯队
想清楚
“想清楚”如何起作用
搭班子
责权利
-
¥165.80
编辑严选
-
-
组织设计两本套装:组织的逻辑+重新想象组织 【编辑严选】S
-
《组织的逻辑》
企业成长和创新的瓶颈是组织的进化,而组织进化的瓶颈是创始人自身的进化。
《组织的逻辑》希望用一套尽可能通俗的概念体系,把组织问题的内在逻辑一次性地阐释清楚,并给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很大程度上,《组织的逻辑》的核心观点可以用下述六句话来概括:
①组织管理是一类永远都不会过时的问题;
②组织问题不等于组织结构问题;
③仅有结构是不够的,关键是建立组织机制;
④仅有机制是不够的,关键是形成组织能力;
⑤组织机能能否被发挥出来,取决于组织形态;
⑥组织形态能否被激活,取决于企业家领导力。
《组织的逻辑》在逻辑上层层递进,读者可以按照章节顺序阅读,也可以先读案例部分的第九章,对现实问题有一些质感,读理论的时候更有代入感。
《重新想象组织》
如果没有通过变革推动企业持续进步,企业无法拥有核心能力,就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组织的自发演变趋势就会显得混乱不堪,使企业逐步走向消亡。
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变革学习新的能力,逐步进化,向组织自发衰亡的趋势说不,通过建设组织结构,不断提升管理能力,积淀组织的核心能力,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找到成长之道,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书给你提供答案。
本书内容主要来自《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杂志2016—2020年原创文章精选,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公众号编辑整理的文章,以及部分华夏基石专家作者团成员发表在其他媒介上的文章。
目录
《组织的逻辑》
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认识组织,组织起来 002
引言 组织学的邀请 002
一、组织的由来与组织三要素 004
组织的概念 004
组织的由来 006
组织三要素 013
1. 警惕时髦的观点 013
2. 回归朴素的道理 015
二、共同的目标与贡献的意愿 019
共同的目标 019
1. 目标的共同化 020
2. 总目标与分目标的一致性 022
3. 对目标的动态调整 026
贡献的意愿 029
1.把人用好 029
2. 把人留住 032
三、组织成长与领导力的发展 033
企业成长阶段论 033
组织的复杂化 036
领导力的发展 040
1. 团队管理阶段的领导力 041
2. 组织建设阶段的领导力 041
3. 文化管理阶段的领导力 043
第二章 组织流程与运营效率 045
引言 不能离开效率谈组织 045
一、点效率—分工效率 047
科学管理的起点 048
胖东来的岗位管理 052
二、线效率—合工效率 057
福特制与华为IPD 058
流程管理的四项原则 060
1. 流程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原则 060
2. 流程分解遵循自我管理原则 061
3. 将例外事件转为例常管理 061
4. 在空白地带补强管理功能 063
三、面效率—部门间效率 064
基于竞争需求明确组织重心 065
基于整体协同构建流程闭环 068
1.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协同 069
2. 营销与销售之间的协同 071
3. 营销与研发之间的协同 075
4. 跨部门机制与整体协同 078
基于责任分担匹配利益分享 083
1. 明确利益分享的原则 083
2. 落实利益分享的方法 085
四、体效率—企业间效率 087
哪些环节可以合作 088
哪些环节应该保留 090
哪类企业更具前途 091
第三章 组织层级与结构效率 095
引言 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 095
一、对组织设计基本类型的划分 097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设计 099
与直线层级相关的问题 102
1. 权力与权威 102
2. 权威与组织 104
3. 信息的不对称 106
4. 管控与赋能 108
与职能部门相关的问题 110
1. 部门任务 Vs. 公司目标 112
2. 专业能力 Vs. 高管责任 114
3. 职能工作对管理权威的消耗 115
三、以结果为中心的组织设计 116
斯隆的历史性贡献 119
区域事业部制 123
1. 纵向结构设计 126
2. 横向责任划分 129
产品事业部制 133
......
《重新想象组织》
导读 2
目录 3
第一篇 洞见篇 6
一、未来的组织管理 6
(一)营销和创新工作者离开机器如何保障效率 7
(二)构建知识系统依赖于每个知识工作者的贡献 8
(三)企业的组织原则:社会心理一体化 9
(四)制度创新在于企业层面,而非管理层面 10
(五)将行政体系变成管理体系 11
二、组织变革的基点与主流范式 12
(一)组织变革要围绕四大维度展开 12
(二)消费者和人才需求变化倒逼组织变革 14
(三)三大技术变化改变组织模式 17
(四)传统组织体系的六大问题 20
(五)组织变革的“五个去”趋势 21
(六)未来组织的主要形态 24
(七)平台+分布式经营体+生态组织的48字管理方针 25
三、企业成长的组织机制:学习、数字、负熵 27
(一)学习 27
(二)数字 29
(三)负熵 30
四、组织进化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分布式组织 31
(一)企业组织所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31
(二)环境变化对企业组织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4
(三)从结构角度分析组织进化的起点:科层制 35
(四)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结构:分布式 36
(五)分布式组织案例:《平原作战》 36
(六)如何巩固分布式组织结构 37
五、人与组织关系重构的驱动因素 38
(一)第一动因:技术不断突破和应用 39
(二)第二动因:社会需求基准不断提高 41
(三)未来最本质的问题——价值 42
六、人才梯队构成组织的核心能力 43
(一)人才梯队:组织的“腰” 43
(二)培育人才梯队的三个核心原则 44
(三)人才梯队建设的三大要素 45
第二篇 方法篇 50
一、“人性想定”的管理塑造高能组织 50
(一)高能组织的“三高” 52
(二)基于人性的管理:高能组织的内核 56
(三)高能领导者:高能组织的力量源泉 59
二、做正确的事,形成组织能力 60
(一)沃尔玛、宜家、永辉超市如何“正确地做事” 60
(二)中小企业如何发育组织能力 61
(三)大企业组织能力重构 62
三、组织的价值是为业务赋能 64
(一)如何理顺业务和组织的关系 64
(二)组织如何为业务赋能 65
想了解组织如何为业务赋能,就需要了解什么是组织化赋能。 65
四、围绕业务战略进行组织设计的三要素 68
(一)能力 68
(二)体系 69
(三)目标 70
五、以客户为导向打造平台化组织 71
(一)把员工当客户:重构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72
(二)活力与效率命题新解: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73
(三)平台化组织建设的主旨、内涵与挑战 75
(四)客户化导向下的平台化组织构建基本路径 78
六、班组:末端组织的进化升级之路 81
(一)工业时代的班组:技术驱动,科学管理 81
(二)信息时代的班组:组织运行再造之路 83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班组:价值创造“生命体”组织 84
第三篇 研讨篇 87
一、 未来的组织什么样 87
彭剑锋: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驱动组织变革 87
陆学彬:企业组织演变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 92
单 敏:新组织范式中的核心要素 94
孙 波:找到人与组织关系变化的本质,才能准确预测未来 96
讨论一 驱动组织变革的根本要素:市场环境、技术、人 97
讨论二 回到组织的本质定义未来组织 99
讨论三 以“客户价值”颠覆“科”,用“流程化”颠覆“层” 100
二、 重新定义组织 101
尚艳玲: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对未来组织的想象力 102
李冰权:游戏变了,不能沿用旧规则 103
孙 波:组织新功能——把单点的效率连接成有内涵的故事 104
陈 闯:组织能力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105
彭剑锋:重新想象和定义组织 108
讨论一 如何跨越过去,展望未来 118
讨论二 从未来定义现在:大胆想象,探索求证 121
三、组织能力建设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123
夏惊鸣:组织能力建设要抓住四个“构件”,躲开三大暗礁 123
葛 晶:组织能力建设最见功力的是顶层设计 129
胡向华:组织能力建设需要强化业务视角 131
李志华:通过人与组织的关系建设组织能力 132
苗兆光:组织能力的本质是战略核心竞争力 134
四、人工智能时代组织如何应变 137
邢 雷:人工智能终将影响组织的未来 138
孙 波:分工仍是基础理论,但组织内容或将大变 139
施 炜:组织新命题:未来大量知识性工作或将由机器人完成 140
彭剑锋:用量子思维重构组织 142
施 炜:未来 “高能量个体”的合作型组织 146
张小峰:量子时代的组织观——组织的八个“生命体特征” 148
彭剑锋:用量子思维重构管理体系 150
第四篇 案例篇 161
一、华为:向组织的自发趋势说不 161
(一)企业自发演变的趋势之一:偏离“以客户为中心” 161
(二)企业自发趋势之二:分散企业战略焦点的多元化扩张冲动 162
(三)企业自发趋势之三:奋斗精神减退的懈怠趋势 164
(四)企业自发趋势之四:“利出多孔”纪律松散的趋势 164
二、韩都衣舍小组制的未来 165
(一)韩都衣舍小组制的核心特点 167
(二)小组制“爆裂”导致的组织变革 170
三、小米组织变革:积聚人,整合人 172
(一)小米新组织结构的四条信息 173
(二)小米满足人才需求的三种方法 174
(三)小米组织变革的中心工作是“整合” 175
四、业务开创的最佳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的前世今生 179
(一)认识事业部,事业部制的特点与分类 179
(二)事业部制的适用条件 181
(三)从通用汽车的事业部创制看事业部的原理 182
(四)事业部制是培育新业务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185
(五)案例:新业务管控之道,美的事业部的最佳实践 186
-
¥177.00
编辑严选
-
-
高绩效的HR:未来的HR转型 【编辑严选】S
-
本书采用理论、实证调研与企业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HR个人与HR部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要成为高效能的专业人士,HR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又应该做些什么?
2. 要助力业务成功,HR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又应该做些什么?
3. 要提高经营绩效,HR部门应该关注什么?
高绩效HR不仅需要具备HR的专业功底,更重要的是还能深度探讨企业运营所处的商业环境、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及经营战略。
本书基于尤里奇30年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高绩效HR需要以由外而内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所以,本书给HR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成为“战略定位的核心参与者”,掌握四个阶段(理解业务基础、贡献并参与构建战略、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一致、预测外部趋势),扮演好三种角色(讲故事的人、解读战略的人、推动战略的人),从而帮助组织赢得未来。
目录
赞誉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下一代的HR 1
第2章 探索和发现 21
第3章 战略定位的参与者 54
第4章 可信任的活动家 77
第5章 组织能力的构建者 101
第6章 成功变革的助推者 122
第7章 HR创新与整合者 147
第8章 信息技术的支持者 172
第9章 自我发展:成为专业的HR 190
0章 打造高效的HR部门 213
1章 结论、启示与建议 235
附录A HR专业人员胜任力培养方案 247
附录B HR专业人员胜任力自我评价 260
-
¥69.00
编辑严选
-
-
人力资源总监实战2本套:新任HR高管如何从0到1+人力资源总监管理手册 【编辑严选】S
-
《新任HR高管如何从0到1》
本书描写某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为了寻找创业激情,来到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型企业担任HRVP,面临种种问题、困难与挑战,带领公司HR团队,为公司从0到1建立起较为完善的HR体系,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HR举措,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为业务战略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出HR高管及HR团队对业务的价值贡献,获得CEO、同级、下属的一致认可,也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可以说成功实现了职业的华丽“转身”。
《人力资源总监管理手册》
本书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为逻辑线,主要讲解了如何在企业中“活下去”、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哪里、持续的人才供应才能“玩下去”、像产业化生产一样量产人才、把人与组织的利益绑在一起、要平衡财聚人散和财散人聚、尽力维护人才与组织的关系、一定要做人力资源量化管理等内容。在实践的层面,以人力资源总监的视角,从“认知”和“应用”两个角度展开,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重点,并且提供给读者一些不一样的方法、技巧及实践中容易忽略的细节要点。
作者简介
黄渊明(笔名远鸣,新海)
现任某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副总裁(HRVP),具有十六年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上市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各领域有着独特的分析与见解,尤其擅长HR架构设计、人才招聘选拔、绩效管理、HR高管领导力、HRBP等领域。
在多家人力资源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著有《把招聘做到》、《让招聘冲出重围》、《HRBP是这样炼成的之“菜鸟起飞”》《HRBP是这样炼成的之“中级修炼”》、《HRBP修炼》等人力资源书。曾获中国人力资源大奖成果奖金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曾为985/211重点高校MBA入学面试考官、深圳市招考公务员面试考官;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区十大招聘经理。
目录
《新任HR高管如何从0到1》
一、选择去创业型企业,为了啥
让沉闷的日子重新变得闪亮5
选择合适的行业、企业、职位、城市5
熟人的更靠谱6
与创始人的价值观吻合重要7
流动可以带给人一种创造力8
找回原始纯粹的创业激情8
二、融入工作,在入职前已开始
提前做好定位与铺垫9
深度捆绑:报到前就介入工作9
修改多遍的入职介绍10
三、打好张牌,做好转身动作
四、 文化建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建立激励导向,强度要出来
六、把自身队伍建设好,成为坚实的后盾
七、解决人才瓶颈,必须打攻坚战
八、赋能管理者与员工
九、沟通,是个大问题
十、建好的基础设施,留下组织资产
十一、提升人力效能,促进组织经营
十二、看见资本人
十三、 连接外部资源,构建外部人脉平台
十四、对的新型能力要求
十五、懂得的心,做好向上管理
十六、心志的修炼
要建立远大的格局与目标,培养企业家精神79
《人力资源总监管理手册》
第 1章 如何在企业中“活下去”
1.1 靠什么获得老板的信任
1.2 危难时刻最能突显能力
1.3 会分配利益才能站住脚
1.4 分得清权责才能算称职
1.5 能主导政策才有影响力
1.6 有时候你需要态度强硬一点
1.7 说服老板没想的那么难
1.8 老员工也能接受新事物
1.9 如何令老板持续信任你
第 2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哪里
2.1 老板为啥不重视人力资源
2.2 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人
2.3 人力不仅是资源更是资本
2.4 不量化就别说自己在管理
2.5 如何设计人力资源部架构
2.6 如何平衡效率与成本问题
2.7 人力如何引领组织的变革
2.8 有一种境界叫作“目中无人”
第3章 持续的人才供应才能“玩下去”
3.1 什么样的人是人才
3.2 如何快速招到人才
3.3 如何有效测评人才
3.4 面试还有花式玩法
3.5 不受重视的岗位管理
3.6 别让胜任素质模型坑了
3.7 后继有人才是王道
3.8 如何帮空降兵落地
3.9 离职人才也是财富
第4章 像产业化生产一样量产人才
4.1 构建量产人才系统
4.2 有理有据做事无惧
4.3 如何优化培训体系
4.4 如何确认培训需求
4.5 如何制定培训目标
4.6 如何建设课程体系
4.7 如何优化支持系统
4.8 如何优化培训评估
4.9 何为有效的培训
第5章 把人与组织的利益绑在一起
5.1 常见的绩效管理误区
5.2 如何用奖惩引导行为
5.3 哪个绩效工具最有效
5.4 平衡计分卡常见疑惑
5.5 如何推#平衡计分卡
5.6 如何做绩效指标沟通
5.7 如何做绩效反馈面谈
5.8 如何做绩效结果运用
5.9 绩效管理要划清职责
第6章 要平衡财聚人散和财散人聚
6.1 涨工资不是有效激励
6.2 薪酬与动机没有关系
6.3 常见错误的薪酬模式
6.4 如何定薪酬管理策略
6.5 如何做岗位价值评估
6.6 如何做薪酬结构设计
6.7 如何做奖金分配测算
6.8 可选的股权激励计划
6.9 巧用弹性福利有奇效
第7章 尽力维护人才与组织的关系
7.1 员工关系该管什么
7.2 关注人才家庭生活
7.3 队友的认知很重要
7.4 如何预防离职风险
7.5 如何管理员工投诉
7.6 如何管理劳动争议
7.7 如何做满意度调查
7.8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7.9 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第8章一定要做人力资源量化管理
8.1 数据分析常见问题
8.2 人力三大报表之一
8.3 人力三大报表之二
8.4 人力三大报表之三
8.5 人力资源项目跟进
8.6 用工效率倍增案例
8.7 常见薪酬数据分析
8.8 常见绩效数据分析
8.9 数据和图表会骗人
-
¥147.80
编辑严选
-
-
SAAS企业经营指南2本套:创业路线图+快速进入指数式增长通道【编辑严选】S
-
《SaaS创业路线图》
本书重点对企业服务进行研究,对SaaS的产业背景、行业未来、商业演化、产品构建、营销推广、组织发展与团队激励等进行了体系化的解读。本书描写创业阶段的内容包括:产品创意与商业模式选择、产品打磨和商业模式初步验证、创造销售打法和验证销售团队毛利模型、扩张期的组织发展、效率提升等。书中还对创业中的融资、企业经营思路、底层商业逻辑等进行了扩展和剖析。这是一本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实操的图书。
作者20年的行业经验与沉淀显现于本书之中,全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易懂易行,文笔风趣幽默、贴近现实,可读性非常强。
《成为下一个SaaS独角兽:快速进入指数式增长通道》
本书是崔牛会组织和集结19位云计算SaaS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所创作的精选文章集合。
从2014年到今天,中国的 SaaS 市场空前火热,政府推动、巨头影响、资本借力,各类 SaaS 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近两年,资本回归理性,也在敦促理性、务实的创业者们做好产品、做好市场、发展企业。中国是否也能成长出自己的Salesforce、SAP、Oracle呢?
一批奋斗在中国SaaS行业一线的创业者、投资人们,低头实践的同时,也在抬头思考做着理论总结和经验分享。全书从七个不同的视角审视SaaS行业的实践:
从宏观层面解读SaaS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市场方面,销售团队与渠道的组建如何操作;
客户成功到底要如何做;
是否必须做PaaS;
美国成功SaaS企业给我们的启示;
资本视角给我们的启示;
SaaS企业现身说法。
你会成为下一个SaaS独角兽吗?
目录
《SaaS创业路线图》
引言 国内SaaS领域发展现状 1
1.SaaS与传统安装部署软件的差异 1
2.国内外SaaS领域的发展状况对比 2
3.国内SaaS发展的阻力 3
序章 8
第1节 产品的市场定位与商业模式 8
1.目标市场 9
2.波特五力模型 11
3.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14
4.SaaS公司的商业模式 15
5.关于商业模式的分歧 19
第2节 SaaS的数据价值 20
1.客户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逐年提高 21
2.SaaS产品利用数据增值的路径设想 22
第3节 SaaS的本质是续费 23
1.服务模式的影响 24
2.销售模式的影响 24
3.公司价值的影响 25
4.总结 26
第4节 路线图:SaaS创业的5个阶段和4条主线 27
阶段1 产品创意与商业模式选择 29
第1节 SaaS产品分类及其发展方向 30
1.通用SaaS vs 行业SaaS 30
2.工具SaaS vs 商业SaaS 31
3.关于“商业SaaS”的争议 33
4.各类型SaaS产品间的转化路径 33
5.通用SaaS的PaaS路径 34
6.行业SaaS从“工具”向“商业”转变 35
7.通用SaaS增加“场景”价值 35
第2节 SaaS创业是否要做PaaS 36
1.工具SaaS做PaaS的目的 37
2.采用PaaS的三层目的 38
3.小结 42
第3节 商业SaaS的特征 43
1.商业SaaS还是SaaS公司吗 43
2.再谈谈数据 44
3.并非“商业SaaS”的模式 45
4.商业SaaS和传统B2B的区别 45
5.小结 46
第4节 工具SaaS公司转型商业SaaS的能力模型及发展
路径 47
1.商业SaaS的创始人 47
2.商业SaaS的组织 48
3.商业SaaS的内外部资源 49
4.行业内工具型SaaS向商业SaaS转型的路径 49
5.小结 51
第5节 传统公司和传统软件公司转型SaaS 52
1.创新者的窘境 52
2.传统软件转型SaaS的挑战更大 54
3.应对策略 54
4.小结 55
第6节 SaaS公司的护城河在哪里 55
1.哪些不是护城河 56
2.真正的护城河 57
3.小结 61
阶段2 产品打磨和商业模式初步验证 63
第1节 产品打磨的原则与分工 64
第2节 该不该做定制开发 66
1.明确自己做产品,还是做项目 67
2.初期可以做定制开发,但要明确目的 67
3.从项目转型产品的时机和方法 68
4.从定制项目到产品的组织转型 69
第3节 营销人才画像和初期核心营销人才招募 70
1.人才画像 70
2.人才画像+ 71
3.招人的方法 72
4.聊人的方法 72
5.小结 73
第4节 to B产品能不能免费 74
1.客户太容易放弃,难以搜集深度使用需求 74
2.避免刷单,管理成本太高 74
3.服务压力大,服务水平下降 75
第5节 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76
1.惨烈的竞争状况 76
2.国内市场竞争的缘由 77
3.市场竞争的本质 79
4.从更高维度看待竞争问题 79
第6节 创业初期是否应该做BD和会销 80
1.要不要做BD 80
2.要不要做会销 82
3.小结:破茧成蝶 83
阶段3 创造销售打法和验证销售团队毛利模型 84
第1节 创造标准销售打法的必要性 84
1.案例A:6个亏损的分公司 85
2.案例B:一个销售团队过百人的公司 85
3.案例C:初期团队也有缺乏标准化带来的问题 87
4.标准化的“程度” 88
第2节 如何打造标准销售打法 89
1.销售全流程 89
2.首次拜访KP环节的标准化方法 91
3.解决方案销售打法的标准化 94
第3节 SaaS产品的定价策略 95
1.传统定价策略 95
2.SaaS定价实操步骤 96
3.一个产品定价的实操案例 99
第4节 通过退费条款降低成交难度 101
第5节 转介绍漏斗模型和客户信任度曲线 103
1.转介绍效率漏斗 104
2.客户信任度变化曲线与转介绍的时机 106
3.转介绍的一些细节 107
第6节 SaaS产品的销售模式和营销组织演进 108
1.明确目标客户行业和规模 108
2.线上线索为主,还是销售自开拓为主 109
3.提供简单的统一价值场景,还是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109
4.营销组织设计 110
5.营销组织如何发展和演化的原则 111
6.小结 113
第7节 从管理会计看SaaS企业的组织及激励设计 113
1.决策权的分配和组织设计 113
2.绩效考核设计 115
3.考核目标的设定 117
第8节 如何进行行业开拓 119
1.看清行业开拓的目的 119
2.进行行业开拓的思考框架 120
3.SaaS产品如何适配行业开拓 122
第9节 建立销售团队毛利模型 122
阶段4 扩张期的组织发展 125
第1节 可复制的市场成功 125
1.复制成交 126
2.复制人才 126
3.复制团队 127
第2节 如何高效扩张团队 128
1.招聘工作的难点 129
2.招聘工作的大原则 129
3.与众不同的招聘流程 131
4.招聘是个苦活儿 136
第3节 新员工培训和高品质的培训管理 136
1.新员工培训 137
2.如何做好一次培训 143
3.讲师演练和现场演绎 145
4.长期培训规划 147
5.小结 148
第4节 营销团队骨干培养 149
1.空降团队负责人 149
2.提拔销售冠军或骨干员工 150
3.专项招募、定向培养 151
4.小结 151
第5节 销售目标的制定与管理 152
1.销售目标的来由 152
2.离谱的目标导致营销团队崩盘的故事 153
3.制定销售目标的思考框架 155
4.按月还是按年制定销售目标 159
5.销售VP如何管理销售目标 160
第6节 销售提成设计 162
1.销售提成设计的误区和相应原则 163
2.销售费用能否换为提成 167
3.小结 172
第7节 渠道的价值 172
1.传统软件代理商的价值 172
2.常规SaaS代理商的价值 173
3.SaaS代理商的价值设计 175
4.如何建立成功的SaaS渠道代理体系 176
5.小结 177
第8节 全国营销布局策略 177
1.关于直销与渠道关系的思考 177
2.全国布局如何打开 179
3.全国销售运营 180
第9节 线索客户流转及市场部SDR管理 181
1.线索—客户流转的过程 181
2.是否需要设置SDR小组 183
3.SDR工作的关键:部门协作 187
4.目前国内SaaS公司SDR部门配置状况调查结果 189
第10节 客户成功管理 191
1.客户成功部的职责 192
2.考核指标(KPI) 195
3.人才画像和招人途径 196
4.客户成功的工作方式 198
第11节 SaaS售前及实施岗位的新特点 200
1.销售与售前职责的融合 201
2.国内售前岗位的实际情况 202
3.售前与实施部门的配合 203
4.小结 203
第12节 SaaS公司典型组织架构及职责划分 203
1.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 204
2.各业务部门在客户价值链条上的位置 205
3.小结 208
阶段5 效率提升 209
第1节 管理会计与公司经营 209
1.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取舍 210
2.价格的威力 213
3.小结 215
第2节 建立指标体系评估公司经营状况 215
1.评价公司整体经营 216
2.评价产品 216
3.评价市场能力 217
4.评价销售体系 218
5.评价服务 220
6.指标设置的原则 222
7.建设公司指标体系 223
8.汇总表 224
第3节 公司组织能力自评框架 226
1.公司整体 226
2.研发策略 227
3.产品及产品的市场定位 228
4.市场运营 229
5.销售业务管理 230
6.服务方面(CSM客户成功部或客服部) 231
7.小结 232
第4节 通过一个指标提高销售管理效率 232
1.找到关键指标 233
2.定义关键指标 235
3.征集意见及宣传 236
4.数据的获取 236
5.指标的使用 236
6.小结 238
融 资 239
第1节 内部视角的经营模型vs外部视角的财务模型 240
1.美国SaaS公司的财务模型 241
2.建立经营模型的前提假设 243
3.几个关键经营指标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248
4.小结 252
第2节 公司融资过程中的坑 252
第3节 如何讲好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255
终章 升华企业经营思路 257
第1节 国内对SaaS公司关键选择的共识 257
1.共识一:to B产品不应该免费 258
2.共识二:关于定制开发的选择 258
3.共识三:在市场部下设立SDR团队 259
4.共识四:重视构建销售团队自开拓能力 259
5.共识五:CSM是续费率的责任主体 260
6.共识六:工具SaaS做小微企业市场难以有毛利 260
7.共识七:尽量不收多年单 261
8.小结 262
第2节 SaaS圈的一些争议 262
1.争议一:工具SaaS该不该向商业SaaS发展 262
2.争议二:是否要做PaaS 264
3.小结 264
第3节 “正心诚意”的顶层设计 264
1.正心诚意乃商业之本 264
2.如何做“正心诚意”的顶层设计 265
3.小结 267
第4节 哲学思维与底层商业逻辑 267
1.优秀产品经理的三个特性 267
2.具体说说软件/SaaS行业的产品哲学 268
3.哲学思维与底层商业逻辑的重要性 269
4.小结 269
致谢 270
《成为下一个SaaS独角兽:快速进入指数式增长通道》
第一章 中国企业级SaaS服务发展与现状 8
一、中国企业级SaaS服务的发展阶段和未来 8
(一)以移动CRM为核心的中国企业级SaaS服务的发展阶段 9
(二)中国企业级SaaS服务的伟大未来及实现途径 11
二、SaaS产业的三种模式 15
(一)行业性SaaS 15
(二)职能垂直性 17
(三)通用性SaaS 19
三、SaaS4.0 业务场景持续重构与产业互联网 21
(一)从泛IT的技术角度看场景构造所需资源的四种形态 23
(二)加减乘除:场景改善的基础技术 24
(三)场景重构 25
(四)场景持续再构造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原则 26
(五)行业SaaS(产业互联网)兴盛下的转型展望 27
(六)单体企业的变化如此,产业集群又如何呢 28
四、SaaS服务应用集成和生态该何去何从 29
(一)企业SaaS应用服务集成和生态是不是个伪命题?集成OR覆盖业务 29
(二)企业SaaS应用集成是以导流为主,还是为了方便企业场景化使用为主 31
(三)如何看待企业级产品extensibility可扩展性 32
(四)集成是不是必需的?对SaaS应用服务发展的推动力和价值 32
(五)企业SaaS应用集成一定要有固定标准吗 33
(六)为什么国内无法形成像SLACK的公司 35
第二章 SaaS企业如何组建销售团队与渠道 36
一、SaaS项目如何建立销售团队——销售团队的组织结构 36
(一)准确定义角色 39
(二)联合销售力量 40
(三)合理的空间布局 41
(四)打通晋升路径 42
二、数字时代企业级销售的四大关键 43
(一)观点一:数字时代,客户的商业模式发生本质变化 44
(二)观点二:数字时代,“交钥匙”模式已经终结 46
(三)观点三:客户关系,取决于与客户战略的远近和深度 47
(四)观点四:营销团队,不同业务必须构建不同的组织模式 49
三、初创企业如何运用科学销售体系快速稳健地增长到5000万元 50
(一)初创公司如何稳健快速地增长到5000万元 52
(二)为什么SaaS初创企业必须搭建科学销售体系 54
(三)如何让获客成本可控 55
(四)如何设计收入战略 56
(五)如何设计客户成功 57
四、SaaS公司怎样高效布局全国市场/渠道之战 58
(一)梯队运营 59
(二)城市培植 59
(三)多维营销 60
第三章 SaaS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客户成功 61
一、客户成功到底是什么 61
(一)追溯客户成功的起源 61
(二)客户成功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62
(三)客户成功的价值
(四)客户成功的定义
(五)你的企业现阶段是否需要客户成功
(六)客户成功怎么做
(七)客户成功策略
(八)企业所需给予的支持
二、从提供软件到传达理念和知识,这才是SaaS企业应该创造的价值 72
三、SaaS已不仅仅是“服务即营销”,跳出局限才大有作为 76
(一)客户成功的理念和企业价值观 77
(二)帮助客户成功定义到价值观中 78
第四章 做SaaS必须要做PaaS吗 82
一、PaaS到底是什么 82
二、SaaS在中国大中型企业落地的困境与机遇 93
第五章 美国成功的SaaS如Salesforce、Box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99
一、为何Salesforce的CRM模型到中国就不灵了 99
(一)CRM雏形初现 99
(二)中美销售市场差异 101
(三)为什么Salesforce的PaaS如此成功 102
(四)从CRM到SCRM 104
(五)Salesforce的营销云 105
(六)Salesforce的第四次契机——AI 106
二、从Salesforce收购Mulesoft说起,讲讲企业数据交换 107
(一)Mulesoft是干什么的 107
(二)从SOA说起 108
(三)全生命周期API管理层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108
(四)企业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是干什么的 110
(五)Salesforce看中了Mulesoft的什么 111
(六)美国iPaaS如火如荼,中国呢 111
(七)什么是企业数据交换 112
(八)中国的企业数据交换之路在哪里 112
三、中美SaaS差异究竟在哪里 113
(一)中国SaaS创业起步阶段之异同 113
(二)中美SaaS产品形态和产品策略的异同 115
(三)中美SaaS市场竞争格局有什么不同 117
(四)那些在Box成功过,我认为在国内也同样适用的经验 118
第六章 拥抱资本 120
一、To B领域投资不是有泡沫,而是太干涸 120
(一)泡沫是一个相对的状态 121
(二)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121
(三)互联网打法改变了产品和运营的模式 122
(四)企业软件商业模式的消费者化 123
(五)SaaS是基础设施,To B创业是一次长征 124
二、资本寒冬,应该怎么做 125
(一)寒冬期To B创业企业观察 126
(二)寒冬期投资机构观察 127
(三)SaaS,爱恨“分明” 128
(四)价值视角研判 130
(五)创业者对策 131
第七章 案例篇:SaaS企业现身说法 134
一、SaaS 增长不能不谈营收 134
(一)“用户量破百万”背后的心底发凉 135
(二)传统的生意看什么数字 135
(三)SaaS 增长看什么数字 136
(四)专注付费用户,严肃的产品需要严肃的用户 136
(五)Michael's SaaS公式 137
(六)R=f(Y,X)的案例实践 137
(七)SaaS增长就是营收的增长 138
二、用户运营、数据分析,toB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到底要怎么做 138
(一)怎样理解精细化运营 139
(二)To B公司的精细化运营都做什么 145
三、从的成功看SaaS产品通关的七种武器 146
(一)抽象模型:穿透多种场景的一致架构 147
(二)场景还原:在通用性之上实现具象场景 148
(三)双向引导:设计自底向上的构建路径和自顶向下的体验路径 148
(四)表达艺术:突破复杂场景的表达困境 149
(五)界面内涵:场景化的视觉和交互设计 149
(六)保持开放:界定核心和外沿的弹性边界 150
(七)营销策划:注入营销策略的产品规划 150
-
¥167.00
编辑严选
-
-
巴纳德组织理论与解读2本套: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组织理论研读 【编辑严选】S
-
《巴纳德组织理论研读》
如果您想在管理学著作中寻找*体验,那么,切斯特·巴纳德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再适合不过了。初读此书的感觉是所有的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他讲什么,一旦懂了一点他讲什么,就可入一个奇妙的,引导着我们欲罢不能。
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由协作活动组成的系统,组织是一个类似“磁场”般的存在,这个认识了将组织视为人的集合体的定义。巴纳德深邃的思想可能源于,他与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有着密切的思想交流,以及他新泽西贝尔公司总裁和众多社会机人的经历。已存的所有理论思考不能满足他感知到的,于是他自己写书,造就一本传世之作,建立了社会系统学派,成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建立者。
本书内容围绕着巴纳德理论的核心概念展开:
第1章讨论巴纳德思想的持续价值,介绍其理论的美感和有用性。第2-4章详细解释个人、协作体系和组织三个基础概念,这是理论*基本的假设。第5章介绍能率这个思考分析问题的框架。第6-11章解读巴纳德的组织管理三要素,即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激励)和信息的交流问题,其中含了对问题的探讨。第12章单独介绍非正式组织的问题。前面这12章构成了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基础,即组织是什么,其构成要素是什么,相互有什么关联。第13-14章的内容,相对来讲偏重于实践,讨论了决策两个问题。第15章是巴纳德对个人的基本假设。*后第16章则是巴纳德对于读他这本书的建议,告诉我们带着怎样的视角、抛弃掉什么固有的假设才能理解他的思想。
《经理人员的职能(珍藏版)》
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无人能及,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德鲁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马奇、利克特等人都大大受益于巴纳德。对于一个希望将传统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来说,巴纳德的书不可不读。同时,巴纳德也是一位将决策提升为管理核心的人,这一观点此后得到西蒙、马奇等人的发展,衍生出决策学派。
《华章经典·管理:经理人员的职能(珍藏版)》是巴纳德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沟通。他的贡献就在于,从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普遍的规律。
《华章经典·管理:经理人员的职能(珍藏版)》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被视为管理史的一座丰碑,它在出版后的半个多世纪重印了18次,其影响力和发行量不断地增加,所有论及组织方面的问题都绕不开这座丰碑。
目录
《巴纳德组织理论研读》
序 2
第1章为什么还是巴纳德? 3
第2章个人 6
第3章协作体系 12
第4章组织 22
第5章能率 27
第6章共同的目标 33
第8章协作的意愿 42
第9章诱因(激励) 45
第10章 53
第11章信息的交流 62
第12章正式组织 68
第13章决策的战略因素 72
第14章领导 80
第15章自由意志 92
第16章如何理解巴纳德? 96
后记 101
《经理人员的职能(珍藏版)》
从书赞誉
出版说明
总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30周年版导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有关合作系统的基本思考
第1章 导论
第2章 个体与组织
第3章 合作系统中的物质限制与生物限制
第4章 合作系统中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
第5章 合作行动的原则
第二部分 正式组织的理论和结构
第6章 正式组织的定义
第7章 正式组织理论
第8章 复合正式组织的结构
第9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同正式组织的关系
第三部分 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
第10章 专业化的基础和种类
第11章 诱因的经济性
第12章 权力理论
第13章 决策环境
第14章 机会主义理论
第四部分 合作系统中的组织职能
第15章 经理人员的职能
第16章 管理过程
第17章 经理人员责任的性质
第18章 结论
附录
译者简介
本书作者所提及的代表性论著
-
¥147.00
编辑严选